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坤策划
沈坤策划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773
  • 关注人气:12,8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横向思维:这些创新秘密,或许会改变你的未来

(2017-01-13 00:05:24)
标签:

横向思维

沈坤

沈坤创新

沈坤横向思维

沈坤营销创新

分类: 营销管理
横向思维:这些创新秘密,或许会改变你的未来

前面的一个《中国市场缺乏一个原创的商务白酒》文章发布后,收到了不少朋友的讨论和建议,有的认为白酒行业已经有了这样的酒,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等都是定位于高端商务用酒的,洋河蓝色经典男人的情怀更是似乎为商务人士定制。

我说大家都忽略了我文章中的一个观点,把就是必须原创,原创是什么?就是整个血统出身都是围绕着高端商务人士的需求而设计的,也就是说,前无古人的创新举措,这样的白酒品牌中国目前肯定没有,但2个月后,中国就正是诞生这样的白酒品牌了,请大家耐心等待!

关于创新,是我这个平台永远不变的主旋律,上面所说的原创就是这个意思。但创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这个创新的点子来自哪里?这就涉及到思维和方法问题;其次这个创新点子如何进入执行?并执行成功则又涉及到营销创新的领域。

创新绝对不是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而是需要超越于常人的思维能力,更为科学的是掌握一种创新方法。在前几个创新文章中我已经提出过,知识和经验不足以让我们产生新的想法和新的观念,如果还有人不信,我可以再讲一个关于热离子管的小故事,这绝对可以作为很好的一个说明例子。

热离子管是一种将声波转化为电波的装置,电学技术的整个发展及其传导的奇妙,都由这个发明奠定了基础,电学奇才爱迪生确实曾经制造出热离子管的雏型——一种像点灯泡的设计,甚至还为它申请了专利权。

没有谁比爱迪生更有资格了解这种装置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谁能在电学领域有更好的知识背景了。然而,热离子管的意义一直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被伦敦的佛莱明充分体认。弗洛斯特用它继续发展了三极管——而其真正的价值则要到更晚以后才开始被电话工程师们注意。

对创新持悲观主义的人认为,创新观点梢纵梢逝,是难得一见的,所以他们将它解释成一种纯粹的巧合,可遇而不可求。根据这种想法,只有当所有必备资料,依照某种特别的方式,在同一时间,一齐涌上心头,激荡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见解。

要等待这种幸运的汇集带来丰硕的成果,那就只有耐心守候了,等候这种灵感的降临。这当然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方式,但支持这种理论的实例倒是不在少数,直到今天,在我们的很多学术界,尤其是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同样坚持这样的观点。

新的观念一旦萌生,人类的心灵便表现出无比的活力与效率来扩展它,推进它。飞机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已从两个自行车修造工的大胆实验,发展成了全球最强有力的运输工具,它所带来的方便与效率如今都已经显得理所当然。

收音机,也已从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推广为一种价格低廉的大众化用品了。研究开发,确实是我们思维能力中最强的一环,在这一方面,人类所能达到的成就真是不可限量。如计算机,就是科技不断发展之后的产品,它的发明,更给未来科学继续发展带来了无穷希望。

相比之下,人类赤手空拳,独立创造的能力似乎要比这种在改进、求发展上的能力差一大截,往往,在各方面知识,技术都已齐备且达到相当的标准之后,隔了好长一段时间,创新的想法却还是千呼万唤,难得一见——在克利斯托弗·柯克以前,滑翔机早就该发明了,它的设计固然前无古人,应用的原理却并不新鲜。

如果我们对新观念的孳生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那么,除了痴痴地等待,殷殷地盼望、默默地祈祷之外,也就束手无策了。然而,事实上,另一条可选择的途径是存在的。如果说创见与新意完全是碰运气的事,那么,为什么某些人(像爱迪生)永远会有那么好的运气,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创造力?

著名的科学家与发明家通常不会限于发明一项东西,而是连锁性地产生一系列的新观念,成果丰硕。这意味着有些人确实拥有超群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并不单纯是聪明才智的问题,更多的原因在于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就是说,这类人对事物的思考点完全不同于常人。

新想法带来的回报可能非常可观,使人受益无穷,但也可能极为微薄,令人失望;发明联合收割机的人发了一笔大财;发明第一架缝纫机的人却没有发财,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是取得突破之后个人因成就感而获致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同于其他一切功利的快乐,那是一种高格调的,焕发出无限光彩与热力的激荡。

一个新观念一旦从无到有,萌发成型,它就永远存在,不可能再被抛弃。真正创新的想法中,常蕴含着“永恒”与“不朽”的意味。譬如降低运营成本固然很好,但这种做法不会带来新的价值。过程的改进和创新是一回事么?

肯定新观念的用途、益处和令人兴奋的魅力是一回事;但要指定某些具体的方式,刻意寻求创意与发明,则是另一回事,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前者的主张,然而,关于后者的建议,很多人都会半信半疑,有所保留。

正如我在若干年前就曾提出,灵感是可以被人驾驭的,意外和偶然的事件其实也是可以是人为创造的,但就是没有人相信,有时候很多人初听到我的这种叛逆性观点还认为我是个臆想症患者。但现在我的横向思维创新技能已经得到实证,尤其是人为创造偶然和灵感驾驭。

寻求一个过程的改进有两种相反的途径:第一种是试图直接改善过程本身;第二种则尝试了解构成障碍的种种因素,然后努力排除。譬如,如果一辆小汽车开得不够快,司机就可能把油门踩得更重一些,以求加速;也可能反过来检查一下刹车用的制动是否完全松开了。要设计一辆高速的汽车也是一样;设计师可能安上一个更有力的引擎,也能从减轻汽车重量,减少空气阻力这些方面入手。

我常说,要了解一个人为什么那么聪明智慧,不如去研究愚蠢的人究竟缺少了什么可能更可行,因为我们比较容易看出愚者的愚蠢之处,却很难体察出智者的高明之处。因此,不去研究某人为何能够成功地发明创造,我们也许应该尝试由另一个角度,看看其他人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阻碍我们产生新想法的原因——不管那是普遍的情形或仅是个特例——我们就可能通过改进思维方法就能够获得创造力,正如我的横向思维创新方法,现在它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它并驾驭它。

总之,一切传统的创新观念正在被打破,我们不能根据传统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我们的大脑思维能力,大脑本身是在向前发展的,尽管我没有办法进行测算,但我相信,1000年前的人类大脑,肯定没有我们现在的大脑思维能力更强。

不要把创新看的过于复杂更不要把它当做一种专业难题的攻克。传统思维观点是创新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更需要时间,这个不假,但如果我们有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对创新有恐惧感的人,其实不单单是方法问题,首先应该是改变头脑里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问题。

对于创新本身来说,我们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几千年前我们诞生过傲人的四大发明,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方法,熟练掌握横向思维要领,未来我们依然能够创造奇迹,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手里,我们只能模仿和山寨。这也是我竭力推广横向思维创新方法的核心原因!

横向思维:这些创新秘密,或许会改变你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