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承接了一个创新医院的策划项目,在策划过程中对医院的日常经营、运作和诊疗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通过对患者的访谈,发现当前医疗服务行业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尽管已经有不少医疗APP在从各个角度进行弥补改善,但所谓的医疗互联网+都没有给传统的医疗带来多么大的影响,至今你只要去医院体验一次真实的看病治疗,你就能感受到“看病难”三个字的分量!
2014年我的湿疹全身大爆发,遂一次又一次的跑医院,而且一家一家总共接触了30多家医院的30多个医生来为我的湿疹顽疾进行治疗,但结果我的湿疹肆孽了三年多没有康复,尽管中药西药吃了无数,各种民间秘方和偏方以及配合治疗湿疹,用以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营养滋补品也是从不间断。
但我在这30多次的诊疗过程中的体验却是非常残酷的。通常我每一次去看病都是由我爱人陪伴,每一次看病过程都必须要经过5次以上的排队等候:挂号需要排队,看医生需要排队,医生开完处方去付款需要排队,付完款去药房取药需要排队,取完药去打针还是需要排队,如果需要一些检测,那则更需要排队。看完病整个人都累垮了,走出医院的时候真相这辈子不要再来医院了。
最近我又接触了一个医疗高科技项目,就是一种直接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我检测尿液获取身体健康指数的项目。在与这个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人吴教授的交流中,我获得了许多针对未来社会的医疗科技构想,这对我这个横向思维创新专家来说,无疑插上了思维的翅膀,于是,我们就一边喝茶一边畅谈,对人类的医疗未来提出了无穷的横向思考。
按照我们人类现在掌握的技术,我们完全可以不再需要医院,只要具备一个足够大的手术室和看护室即可,也就是说,除了手术暂时无法创新取代外,其它传统的人力诊疗过程都可以被新技术完全取代。

对传统医疗分析发现,传统的医疗服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来确定患者的病因,这对医生来说是一种经验和专业技能,临床经验越丰富的医生,则其诊断能力相应也就比一般资历尚欠的医生要强大。
但这种经验或者专业技能,完全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只要将患者病情的各种表现症状进行精细化数据化,同时设计精密的检测仪器就可以做到。譬如温度计、尿液检测仪器、血液检测、血压检测、心跳检测和X光检测等全方位对患者进行自动化检测,就可以获得患者身体的各种数据,加上由患者输入自己发病前和发病中的各种症状表现,计算机立刻就能做出快速的病因诊断报告,确定患者患的是什么病?什么程度等等。
传统医疗的第二种服务是针对病因实施治疗,而这个阶段同样也对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有利,对资历浅的医生不利,因为在传统医疗中,只有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才能有足够的论据支持自己的判断,同时也因为其有足够多的成功病例,掌握了较一般医生更为丰富的治疗方法而成为专家里的专家。
如果我们将这些优秀医生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可以复制的技术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根据前端的患者病情报告和最终的病因结论,进行最合理的诊疗方案优选,从而开出各种个性化却又可以机械性服务的治疗方案和配药处方来。
而当药房、X光、B超、胃镜、血检、尿检等项目完全从医院载体中脱离出来,形成市场化的独立盈利部门,我们的患者就无需再去医院排队等候了,我们只要去市场上的各种检测机构或者互联网检测系统,拿着各种健康检测报告,就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与机器人医生的对话诊疗过程,然后拿着电子处方就可以去线上线下的药房取药,或者拿着电子注射单和药房取的药直接去独立注射室打针即可。严重者则直接送去手术治疗部门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将传统医疗中人为的因素降到极点。
我们不再需要挂号窗口,不再需要收付款窗口,也不再需要去药房排队(城市各个药房都可以取药,也可以送药上门),甚至连病房病床都不需要——分布在城市各个康复中心,甚至休息在家的护士们可以随叫随到进行有偿上门服务。
这样一来,社会的各种医疗资源可以充分得到利用,人们也无需为了治病而东跑西颠地乱跑医院,除了疑难杂症,也不在乎你是在大城市还是在边缘小县城,我们接受的是同一个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更重要的是,当各种健康检测在市场中随处可见时,人们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加重视,会提前掌握健康走向,促使很多疾病就能得以提前治疗,避免了因拖延治疗而产生的重大病变。
干掉医院,不是因为医院不好,而是现在的医院模式跟几十年前的医院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各种费用越来越贵),所以有必要把这种传统的医疗模式给颠覆掉。而干掉医院只需要我们放开思维,将当前传统医疗的诊疗过程进行智能化,并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化,来为深陷看病难的患者们提供更为科学更为便利的医疗服务。
这很难吗?不难!现在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诊所和社康中心,都会成为“医院”的一个个联动机体,能电子化的尽量电子化,不能电子化的就近去各种医疗点完成,总之,我们不再需要医院——这种大而全但各种功能繁杂的诊疗机构,我们需要的是颠覆传统医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和新观念!
未来,什么艾滋病、癌症等一切在传统上认定的疑难杂症都将被完全根治,因为我固执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难题都有破解之道,我们只需要打破自己的传统思维窠臼,让自己的创新触角进入横向思维,去探索一切的可能性,我们人类就有能力对未来战无不胜!
沈坤,写于2016年11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