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随笔:我追求沟通中的愉悦感

标签:
商务沟通沟通训练沟通愉悦感沈坤随笔沈坤 |
分类: 沈坤随笔 |
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自从20多年前进入营销行业以来,尤其是在2007年自主创业成立双剑破局策划公司以来,我不断地在接洽企业客户,有的是在合作中的客户,主要解决项目策略的沟通问题,因为双剑提供的很多策略带有行业的先锋创新性,而大部分企业都属于传统思维型的,有的企业客户甚至会拿双剑的策略去征求经销商或者同行策划公司的意见,结果大部分策略会遭遇很多疑问,而我的任务就是通过沟通,解决客户心中全部的疑惑。
除此之外,我接触的最多同时也是耗费时间、精力最多的是与那些有合作意向但尚未达成合作的新客户沟通,这样的客户沟通的成本比较高,除了我要安排好足够的时间飞临客户企业外,还需要我面对客户管理层一次又一次的讲解营销策划理念和策划案例以及项目服务费用的讨价还价等,每次,我总是因为过度的进行现场回答各种疑问和即兴的策略演绎而产生疲劳。
纵观多年与企业客户沟通的经验我发现,传统商业合作中,往往比较看重沟通过程中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及因沟通而产生的间接费用等沟通成本,但在我的沟通体验中,我却并没有把沟通成本当回事,但把沟通的过程是不是愉悦看得很重,我总觉得,两个本来互不关联的企业机构,因为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益的项目合作而产生的沟通,其沟通的过程如果非常愉悦的话,说明双方对合作的焦点以及彼此的利益和责任看的非常清楚。
我在接洽企业客户的时候,也会做一些甄别,譬如,这个企业是直接冲着双剑的名声来的?还是随便搜索才找到我们的?是只找我们双剑一家,还是进行多家策划机构遴选?如果是后者,我发现沟通的过程都不会太愉快,尽快我绝对克制自己的脾性,而如果是前者,沟通的过程就非常愉快。
在地域上,江苏、浙江和江西、湖南、湖北一带的企业客户,合作洽谈的过程不会太愉快,因为这里的企业老板,往往将谈判的重点过分聚焦于讨价还价,而不是合作中如何配合上,他们过于斤斤计较,以价格高低作为选择合作对象的基本条件,尽管他们谈判的口气中,却一再的表示自己有钱或者不看重价格;而广东和北方的企业客户就比较重视合作对方的实力和究竟能不能为自己带来成功,他们很少讨价还价,谈判的焦点都集中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的配合节点上。
往往整个过程都比较愉快的沟通项目,其合作的可能性也高,而洽谈过程不愉快的企业,几乎很少有合作的可能,我相信持这种观点的人应该不至于我沈坤一个人,因为,如果双方在谈判的过程就产生了不愉快,就很难有圆满的结果。
因为有了这样的观点,作为洽谈中另一方,我自己也竭力地保持一定的风度,语言尽量幽默,缓解彼此的沟通氛围,尽一切努力让对方对我的沟通过程产生好感,譬如,我从不打断客户反驳和质疑,更不会将对方的讨价还价和批评意见当做对我的不尊重,沟通的整个过程我都是面带笑容,温和谦恭。
我不能保证每一次沟通都能促成双方的合作,但我能做到的是,保证每次的沟通令对方满意甚至整个过程是愉悦的,所谓愉人才能愉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