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区来了几名孩子在我校借读。我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她们。几个孩子在他们的母亲和亲友的陪同下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快捷地为她们办理了转入手续,并叮嘱有关人员要照顾好这几名灾区来的特殊学生。三个孩子分别被安排到三、四、五年级。在安排好入学事宜后,我问其中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对这场地震有什么感觉,没想到,孩子的回答令我惊诧!——“我感觉地震挺好玩的!”
我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用严厉甚至愤怒的语言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没有爱心!”———“你们的伙伴同学现在还在瓦砾中被活埋,你怎么还能说好玩这样的话!”——“我们无条件地接收你们,你怎么以为地震是一场快乐的游戏?”。。。。。。感觉还不够释放我的愤怒,我便又指责起家长来————“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这样一场令全民族伤痛的灾难,你们的孩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孩子用胆怯的目光望着我,家长把歉意的目光投向我,并连连道歉说孩子如何如何不懂事。我没有再说什么。望着孩子阳光般的脸,望着家长渴求的目光,感觉我的指责实在是过分。
三个孩子,一个来自成都,两个来自江油。她们不是震中所在地。她们没有亲身经历那场血雨腥风的洗礼。她们没有目睹过哀鸿遍野的伤痛。她们是在地震来临时安全地撤出了教学楼。面对这样幸存的天使,你怎么还能无端的指责?、
她们只是孩子,大的十岁过点,小的不足十岁。正是天真单纯的年龄。她们还没有对地震作出过多的思考,或许她们的家长避免让他们受恐吓,根本就没有让她们了解震后的惨状,所以,让她们作出某种悲痛的神情一定是牵强。
地在摇,天在晃,经历地震就象在摇篮里一样,后来学校给她们放假,维修房屋,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放假,所以她们感觉“好玩”。对于孩子童贞的心灵,你还怎能作出这样的指责!
她们是幸运的,她们逃出了那一劫难,你为什么不为她们生命的延续而庆贺?
她们是快乐的,她们没有因为地震的影响而心灵变得阴暗,相反那么阳光,那样清纯,你为什么不对她进行鼓励?
——我深深地为我的无理职责而愧疚。
教育者啊,怎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怎样能和孩子的思维融为一体,我们真应该反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