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检查,给学校带来了什么?

(2006-11-26 12:36:52)
分类: 教育思考

    本学期910月份我校累计接待各种检查25次,按正常工作时间计算,平均每不到两天接待一次。其中来自教育部门的检查19次,来自社会其他部门的检查6次。现将诸项检查罗列如下──

    教育部门:三队检查(区、市计2次);艺术教育示范校(区)检查(区、市计3次,拟迎省检);新课程检查(区、市计4次,拟迎省检);教育教学视导检查(区1次);少先队工作检查(区、市、省计3次);双高普九检查(区2次,拟迎省检);继续教育检查(区1次,拟迎省检);党务工作检查(区1次);安全工作检查(区2次)。

    社会其它部门检查:物价检查(区、市2次);审计工作检查(区1次);防疫部门检查(区、市2次);消防工作检查(区1次)。此外还有正在准备之中的拟迎接省、市“德育工作”等几项检查。

    不可否认,正常的检查,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监督作用,它可以使学校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严密,减少漏洞,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整体水平。但如此频繁的检查,学校的确难以招架。尤其是检查当中的形式主义甚令学校痛绝。比如:XX检查,要求必须有专门的展室,以体现重视,要做若干块展板,以体现成果;还要制作出一个高水平的反映成果过程的专题片,以体现档次,学校缺乏或根本没有能制作出“高水平纪实片”的人才,无奈,校长只能通过关系,请电视台的技术人员制作,真是难上加难。此外,XX检查要求所有的材料都要用A4纸打印,且要严格按照提纲要求繁琐编号、贴签,整齐排列,装盒归档;为整齐划一,还要将所有的原始材料重新打印,以示规范;为体现材料管理的电子化,所有材料都必须保存到磁盘中……这样频繁的检查,令所有的学校感到困惑,不解,感到力不从心。为此,笔者要问,检查──究竟给学校带来了什么?

    首先,给校领导和老师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上边领导讲“要高度重视这次检查,一所学校,代表了一个区、一个市……不能给全区、乃至全市抹黑呀!”在这样的指令下,校长们谁敢怠慢,谁敢不认真对待,一旦检查不好,要是怪罪下来,谁能承担起这份责任呢?所以,各学校都不得不“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其次,频繁的检查,极大地冲击了教育教学。学校每学期拟定的工作计划,由于检查,致使无法正常的实施与开展。学校围绕“检查”转,难以实现学校自主办学。有时,一项检查的准备还未就绪,第二个、第三个检查的任务就已部署下来。这样,学校就要临时掉转马头,根据检查的轻重缓急,随时安排,而更可悲的是,学校钱也花了,劲也费了,最后一句“检查的不来了”,轻描淡写地将所有师生的心血付之一炬,这是对学校多大的嬉弄?如此随意的改动,又怎能保证学校工作有序地进行?

    其三,频繁的检查,牵扯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巨大精力。由于频繁的检查,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从开学至今,几乎没有享受过双休日的快乐。他们整天在做那些极其繁琐的打印、分类、装订、存档等细致的毫无激情的工作,而无暇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使其力不可支、身心疲惫。

    其四,频繁的检查,使教师更为熟练地掌握了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更为应付检查而造假提供了方便之门。根据要求“要从哪年开始‘补’材料,每个档案盒一定要丰满的”指示,各个学校都找到了补材料的“快捷方式”。一个方案、一个规划、一篇论文,都可以在网上down窃为己有,以应付检查。最后, 每个盒子的确丰满了,然而这里实在的内容却又是那样的贫乏,真是令外人啼笑皆非。

    其五,频繁的检查, 给学校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所谓“规范”的材料,要买好打印纸,买油墨、买巨量的档案盒、档案柜。还要求学校配有足够的电脑、打印机和复印机、U盘、软盘等一系列“高科技”的设施。光制作一个专题片,就要花费数千元,出于礼节,一些检查,还要准备一点薄酒素菜,以示尊重。在倡导“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样的检查,明显就是铺张浪费,无疑是与节约背道而驰。

    检查──给学校带来的什么?它没有给学校带来效益,并没有因为检查而对学校增加投入,相反学校要破费、要支出。如果将这种不必要的破费与支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上,或是支援一下西部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村教育上,那该是怎样的满意,是怎样的效果!这样的检查,没有给学校带来真实的东西,反倒教会了师生如何造假与虚伪。这样的检查,没有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上带来实效的指导,相反带给校长和老师们的是一种迷蒙与困惑。

    教育教学需要一种宁静和安谧,她不容有浮躁和虚假。学校的第一要务是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要求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扎实地做事。如果教育者终日受这种“检查”所困惑,他怎能安心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果学校每天都围绕着“检查”这一指挥棒转,这又怎能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效能?

    学校需要检查,需要那些心系教育,确实为学校的发展而出计献策的行家里手来校指导,对此,校长和老师们一定会双手欢迎。学校需要检查,确实需要那些能规范办学行为,为学校保驾护航的仁人志士来校关注孩子们的教育,学校定会由衷的感谢。然而那种形式上的、毫无任何意义的劳民伤财的检查,还是少点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