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见到的日本教育

(2006-11-07 20:02:52)
分类: 教育思考
        2005年12月,应日本宫崎市政府邀请,我与同事到日本宫崎市进行教育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日本的学校教育
        A、日本学校的环境设施较好。日本学校建校很早,有的学校从建校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但并未显得落后和破旧,政府总是投入资金进行更新和改造。使每所学校都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日本学校属于楼群建筑,各楼之间都有半封闭的过道相连,很少看到一幢楼一个操场的简单式的学校建筑,这可能对孩子辨认方位,寻找目标有好处。大多学校设有体育馆、游泳馆和各种专用教室,为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学校绿树掩映,鲜花点缀,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走廊与教室的地面大多用一种软胶的物质覆盖,干净舒适,所以到日本学校都要换穿拖鞋,以保持干净。走廊和楼梯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的书画摄影作品,虽不精致,但渗透出孩子们的童趣,富有个性。各个教室与走廊是用玻璃窗相隔,门背对着学生而开,在走廊或走进教室,一目了然地就可以观察到每个班级的师生状况。
        日本教室的装饰极富色彩和个性。学校对班级的布置没有统一的要求,因而,各班级的布置也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有的在黑板上方,用很大的纸贴着本班级的努力目标;有的在后墙上张贴着每个学生的个人名言;有的把班级组织机构贴在左侧墙上;有的把作息时间贴在右侧窗子上。这与一向极为精细、极为守规矩的日本人来说似乎极不相称。
        B、日本学校的教育目标极为明确,大多是从培养孩子的“知”“德”“体”三方面制定。如宫崎市江平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强壮,掌握丰富的人性和确实的学力,爱护乡土的同时树立国际视野,成为对人对社会能贡献的人。以孩子的形象为目标制订为:①明亮的有同情心的孩子(丰富的人性)②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孩子(确实的学力)③健康锻炼的孩子(健康的身体),学校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实际性,并非空洞。
        C、日本的课程设置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孩子的生活能力与综合实践活动操作的培养比较重视。如:小学1—2年级开设生活课,旨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这种课时约占全年总课时的八分之一。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与带领下学会了简单的生活常识,掌握了必备的生活能力,促使孩子们尽早地适应学校生活而逐步自立。再如:5—6年级的孩子开设了家庭课,我们在一个班级里看到孩子们几人一组在做日本菜,孩子们在装备齐全的“厨房”里真刀实枪地做起来,俨然一个小厨师的样子。学校配备这样的专用教室和设备,设有专职教师,将此学科列为课程计划,保证了孩子们在校能接受到很好的家庭、生活教育。
        D、日本学生的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教材中很少有偏、难、怪题出现,基础的东西多一些,所以,孩子们学起来容易掌握,学的轻松。日本学校的课堂上,很少能看到电教手段的应用。在我所访问的三所学校,随机听的几十节的短课中,没有一个老师使用投影仪或电脑的,班级也没有这种设施。这对科教极为发达的日本来说似乎难以理解。
        E、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生存能力和遇难逃生教育。大概是属于地震多发国和台风频发的岛国等原因,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搞许多大型的避灾演练活动。以江平小学为例,如下表:
 月份   2月份  5月份   6月份   9月份
 训练内容

 避难训练

(火灾)

 春天远足

(耐力训练)

 避难训练

(风水灾害)

 避难训练

(地震)

 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训练内容 

  两宿3天

(集体住宿)

  避难训练

(可疑人)

 秋天远足

(耐力训练)

 长跑

(耐寒训练)

        由此看出,日本学校几乎月月都有这种避难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全面性是令人敬畏的,它既注重天灾,也注重“人祸”,这种训练是非常到位的。此外,如:运动会、游泳比赛等大型活动,每年都要如期进行。如此频繁的逃生及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日本的孩子们从小就掌握的很强的生存本领、较强的生存能力。一但灾害突如其来,孩子们不会目瞪口呆,手足无措,他们一定会有秩序、有效率、有极科学的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由此看出,日本的学校教育在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的同时,它更侧重的是生存与生命的教育。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避灾逃生的知识,其意义更在将来,它为孩子们进入成年时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那就是具有了克服一切,战胜一切,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想想,这种精神一旦成为了一种民族意志,那该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多么令人可敬又可怕的民族精神!
        F、日本的学校非常重视对智力障碍者的教育。在我所参观的三所学校中都有心智不很健全的学生,但学校没有放弃他们,相反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更加细腻。如:江平小学特意成立一个特殊教育班,而这个班仅有一名学生,学校为这一个学生的班级配备了专职教师,结合这名学生的障碍进行特殊的教育。在宫崎市小学,有两个这样的特殊班级,每个班级有两名障碍者。在我们参观访问期间,正好赶上一位老师在为一个障碍女孩上数学课,老师耐心细致地为这一个学生讲解,令人感动。征得校长的同意,我背对学生偷拍了一张照片。与此同时,另一个教师也在给一个“失控者”(易冲动者)上课,老师很辛苦地在与那个失控男孩交谈,那个孩子的情绪也较为平稳。可见,日本学校的教育是在实施平等的教育,是一种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单从教育角度看,它给每个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的权利,而从社会意义上讲,它将使整个民族共同向前发展,为提高全民族人的素质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所访问的三所学校(江平小学、宫崎市小学、住吉中学)中都有中国孩子在学校就读。在宫崎市小学,校长安排了田芙楠和杜天两名中国小学生与我们见面。两个中国孩子在校表现都很好,杜天是个男孩子,他在小学一年级时便转到该校,因而日语说得很好。田芙楠是在去年才转来,所以日语稍有困难。学校为帮助两名中国学生尽早学会日语,特意安排了既懂日语又懂中国语的双语教师,每天都要对这两个孩子进行专门的日语辅导,使其日语水平提高很快。两个孩子见到我们很高兴,并汇报了在本校的学习情况。校长东冈顺告诉我们,中国孩子很聪明,很用功,田芙楠同学在全校钢琴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当我问及是否喜欢日本时,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点了头,随后我们叮嘱两个孩子:“要学好日语,这是你们在日本的学习和将来谋生的手段与工具,但更不要忘记中国的民族语言,我们毕竟是中国人。”两个孩子听后很自信地点了点头。一所学校为两个外国孩子配备了专门的老师,象对待本国的孩子一样实施一种特殊的教育,学校以为,只要是进入日本籍,那就是日本人,是日本人就不能掉队和落后,可见,日本学校教育具有全局性,乃至全球化策略。
        G、日本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均衡化的教育。其一,学校分布广,密度大,规模小,每所学校都不足一千人。宫崎市小学共有570名在校儿童。20个教学班(含两个特殊教育班),平均班级学生数为28.5人,生师比为13.3:1,绝对小班化的教学,使每个孩子在客观上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也更容易提高每个班级的教育质量。其二,政府为每所学校配置相同的设施与资源,使每所学校在教育环境、设备上处于均衡状态,这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们在利用教育资源上的均衡性。其三,校长、中小学教师的定期轮换,从根本上保证了每所学校在学校管理、师资力量上的绝对均衡。所以,在日本交通工具极其便捷的今天,没有择校生。我想,这是日本教育最成功之处。
        H、日本学校很重视对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的学习。在日本初中的国文教科书中有许多篇中国唐朝的诗歌。在我所访问的住吉中学,正逢文学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那一行行工整美观的繁体汉字挂在了日本的黑板上,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经典文章时,作为中国人尤为自豪。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与日本的许多汉字形意相通,在日本学校的许多教室都贴有日本孩子“日本式的”中国成语作为其人生或学习的座右铭。如:空前绝后、天下无敌、危机一发、千变万化等。他们已经把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文化,作为其教育下一代的教材,所以作为中国的教育,确实要珍视祖国的精粹文化,绝不可轻易放弃,拱手相让,成为精神文化掠夺的牺牲品。
        日本很多学校不铺塑胶操场,都是普通的沙土操场。校长解释说,塑胶操场存在一定的污染,此外,对学生活动也存在弊端。但我想这也可能是日本城市裸土的地方太少,留一块露土的操场更利于对孩子的全面教育。
二、日本的校长
        在日本做校长必须要到一定的年龄,这是日本任用选拔校长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基本条件。这个年龄至少要在50岁以上,只有如此,似乎才具备了校长任职的一个基本条件。
        我所访问的宫崎市共有53所中小学,在53名中小学校长中,年龄最小的是51岁,有12位校长年龄在60岁,校长平均年龄为57.4岁,他们见到中国年轻的校长很是惊讶,似乎不可思议。由此可见,在日本做校长不是容易的事。但单凭这一点,也有其许多合理性。
        其一,这样的人做校长,他一定是极其优秀的。在长达几十年的工作中,日积月累,步步为营,为对其考核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绩。其二,让即将退休的人做校长,更能激发他们工作的激情与欲望,使他们不但能够很好地完成校长的使命,更能使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任。其三,这个年龄做校长,他们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与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学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其四,这样的校长更稳健,更成熟,更具有理性,因而不轻率,不浮躁。在我所接触到的几位老校长中,都显现出一种睿智、一种稳健,他们精神矍铄、精力充沛、意志旺盛,都在为经营好学校而不懈地努力,这深深地令人感动。
        在日本,女校长很少,在53名校长中,女性只有4人,仅占7%。这可能与日本社会的性质与习俗有关。
        日本的校长采取轮换制度,在一个学校任职一段时间便到另一个学校任职。中小学校长之间也轮换,这要求校长不仅要懂得小学业务,也必须精通中学业务。这种轮换制度,有利于办学的均衡性,也有利于中小学校的沟通,更有利于不正常风气的抑制。
        日本的校长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怎样处理孩子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一但出现问题,校长要从中周旋与解决,这是牵扯校长精力的主要问题。同时,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困扰校长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好在日本学生全员参加保险,保险费学生付一半,政府负责一半,一旦出现伤险事故,保险部门给予赔偿,即便如此,仍旧避免不了伤害事故的频频发生。
        日本校长具有较强的自主办学权利。上级教育委员会对学校干预极少,每年教育委员会到学校听取校长汇报一次工作。平时没有什么检查,大的事情与教育委员会进行沟通。校长具有较强的决策权,校长的决策,教师以服从为主,但有的决定也还是要协商,以获取广大意志的认可。
三、日本的教师
        日本的教师属于公务员,所以,能作为一名正式的国家教师很难。首先,必须是师范大学毕业;其次,是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由于日本的儿童越来越少,社会对教师的需求相应减少,因而能考取教师职务的人不多。每次招聘的人数在5%左右。可以想象,能录用为教师的人员素质一定很高。
        在日本做教师,月薪35万日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2.5万元左右),这种工资略高于公务员。教师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比较受青睐的一种职业。但在日本做教师也同样较为辛苦。
        日本小学教师基本上不分科,尤其是低年级,班主任要负担国语、社会、算术、生活、音乐、美术等十余门课程。每周30余课时,还要负责中午的午餐。学校专职科任教师很少。老师每天除了在校正常工作外,下班后还要在校继续工作一、两个小时,主要是搞批改和准备第二天的教学。
        日本的小学教师除了要负责学生的校内安全外,对孩子的上下学安全也要负责。日本孩子上下学家长不负责接送,更看不到学校门前有接送孩子的车辆,孩子们按指定的上学路线由高年级孩子做带领入校就读。在我的访问期间,有许多学校的儿童相继在上、下学途中被变态者残害。为此,学校给每位老师配备了哨子或一拉即响的小装置,以防万一,所以,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老师们感到焦虑与担心的问题。
        日本的教师每5年轮换一次,即在一所学校不准连任五年。一旦年满,教育委员会便会做出调整,令其到其它的学校任教。有的在本市轮换,有的轮换到别市,有的中小学间轮换,没有极特殊情况教师必须服从,这种轮换的确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比如:有的要搬家,有的给照顾子女带来了不便,有的造成夫妻分居、家庭不睦等情况。但作为了制度或惯例,老师们似乎也适应了这样调整,所以对此表现的较为平淡,只是在谈及中国教师在一所学校可以做到退休时,他们才表现出吃惊或羡慕的神态。在日本,教师不准在社会上从事兼职工作,一旦发现,要解除教师职业。应该说,在日本甚至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对老师的评价体系,这对于一个民主和发达的国家来说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事。
四、日本的学生
        日本学生每天早晨7:30分至8时,开始入校。然后是5分钟的健康观察,察看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况。这之后是30分钟的早晨活动时间,有读书时间、英语活动时间、自习时间等,每日不同。正式上第一节课是8:45~~9:30,上午上四节课,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学生午餐时间为50分钟,然后休息40分钟,中午清扫10分钟,下午上两节课,3:55放学,学生在校时间累计近8个小时。
        日本学生在学校用午餐,由学生到食堂取饭,班主任在班级组织,每天200日元,由学校支付。所吃食物类似中国但较重视营养配餐、饮食均衡。而每次午餐,必有一杯牛奶。日本学生用餐很仔细,非常注意节约,不论喜欢吃或不喜欢吃,都吃的很干净,极少有剩余。
        日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不是很强。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提问学生的状况还较为普遍。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并非灵活,所以还不能广泛地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是在生活课或家庭课上,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姿态才表现出来。或许正是这种略感乏味的教学,致使有些孩子厌学,这也是目前困扰日本学校突出的问题。
        日本的学生不统一着装,只有特殊的学校才统一。孩子们的衣着富有一定色彩或个性。体育课上,在气温不到10℃的环境下,孩子们仍穿短衣短裤,渗透出一种潜在的教育方式。
        日本的学生比较有礼,对来访的客人,较有礼节,在走廊过道上遇到客人都能主动问好。
        在日本考察一周,综观日本教育有其先进与值得效仿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与弊端,中日教育应该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展,才能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