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承认我下载了《致青春》,而不是去影院掏钱,而且是枪版,就算是我对现实愤怒而无力回击吧!
作为导演,赵薇无疑必然将在商业电影市场上取得成功,甚至是奇迹;但那又如何呢?能拯救什么呢?在一个审查的社会里,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题材,难道连怀旧、连青春的感慨都要这样矫情和苍白吗?
谁的青春不孤独?真正的致青春应该是无可奈何的悲凉,于心平气和中接受所有的改变。中国电影已经太多这样性格一成不变的人物,无数的青春电影成为对自我青春遗憾的无止境意淫,就像当年姜文在《阳光》中的频繁闪回,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记忆中想象的威风安在自己的身上,安在自己的青春里,而事实的青春是多么的狼狈不堪、多么的坚强世故,谁还会在乎?
中国的电影导演我很早就论断过:全都是全能型超人!从来没有类型化的!拍了小成本的非要干大制作的,拍了文艺片要拍喜剧片,干了现代剧又搞古装剧!去戛纳蒙个奖还要惦记奥斯卡!搞不好还能再去执导个实景剧演出什么的!我们的岩井俊二在哪里?我们的侯孝贤在哪里?我们的昆汀在哪里?当电影市场成为一群没有灵魂的投机者,我们也只能在大会上如冯小刚那样做一场悲愤秀,其实关审查何事呢?你的青春你们都不尊重,何谈心灵、文化、操守、坚守?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每一个故事开始之前先要有一个道理,有一对核心,有一位大神,然后电影就在填字游戏一般的庸俗中一路狂奔而去!细节呢?冲突呢?意外呢?难道细节就是堆砌一堆怀旧的场景道具?难道冲突就二男争一女?难道意外就是车祸?赵导的电影学院是跟谁上的?
每一个电影导演的处女座都是自己传记,没有这样的真诚注定是一个笑话!当侯孝贤在《恋恋风尘》中细细描画一个小城孩子的心灵,当贾樟柯在《小武》中旁观一个小流氓的撕裂,当岩井俊二在《情书》的雪地中绝望地呼喊,青春早已泣不成声。
不用再说好莱坞了,没有专业、真诚和坚守你们,连商业电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几天无聊看了个好莱坞的《四十而惑》,也许,那种繁琐的家庭细节才是真正的致青春;又下了韩国个不知道谁的作品《建筑学概论》,也许那种暗恋的内心戏与反悔才是真正的致青春,而这都还是别人的随心之作!
这是一个相互毒害的社会!成者为王侯!资源成为一种奢侈的游戏!梦想何辜?当70后生人的激情消磨殆尽,我们已经确定进入一个危机时代!没有青春,只有卑微地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