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买书(一)

(2021-08-22 00:34:45)

我买书(一)

我买书(一)

读书人自然要买书。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不买书的读书人。我什么时候开始买书的(不包括教科书),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已经不记得了。我的书架上的书绝大多数都是我买来的。也有朋友们赠送的,但为数不多。

买书要有钞票,这是不待言的。而我长期处于穷困之中,所以最尴尬的事就是遇到好书而囊中羞涩,不得不望而敛手。大家要是知道了我买书的经历,就知道穷困的读书人买书之不易。不仅不易,有时还会遭到卖书人的白眼。上高中二年级时,我已经决定要报考大学中文系了,所以就想买一些语言文学类的书看。记得1964年(我18岁)春天的一天去翼城县新华书店,隔着柜台看见有两本厚厚的《古代汉语》赫然立在书架上,好像在向我招手似的。我就让女售货员拿给我来看。她正低着头看一本什么画册,只抬头瞟了我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说:“这书你买不起。”我坚持要她拿过来,她很不耐烦地从书架上取下,“啪”地摔到柜台上,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能买起?”我当时穿的是家织的土布,破衣烂衫的,完全是个农村年轻人的装束,难怪要得人小觑了。我一看这两本书,是中华书局新出版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第一和第二分册。我捧起它,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两本书加起来是两块一毛钱,这在当时已是价格不菲的了。而我身上只有一块钱,于是就把书恭恭敬敬地交给售货员,对她说:“请你给我留着,我回家取了钱,会来买的。”第二天,我从家拿上钱去买书,售货员说:“啊,你还真的来买了,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她就问我的情况,我说我是在曲沃中学读高中的学生,她说:“这是大学生念的书啊,你也买?”我说我喜欢中文,买上就走。走了一截,不经意回头看了一下,看见她正和另一个售货员正指指画画地议论我,不知道说些什么。

到了学校,我就开始读这两本书。因为是大学中文系教材,不懂的和似懂非懂的地方确是不少。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语文老师高辛田先生。到第二年高中毕业时,这两本书就被我啃完了。其他的两本(第三、四分册)我是上了大学才买的。

由于有了这次买书的经历,翼城新华书店的那位售货员就记住了我。过了几个月,我又去这个书店,见到两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上、中册),共两块六毛钱,而当时身上钱也不够,她就格外开恩地说:“你给我打个欠条吧,下次来还给我们。”过了一个多月,我从曲沃回家时还了她。是我的诚实,赢得了她的信任。是她的信任,使我淡忘了她第一次对我的怠慢,反而对她很感谢的。

后来,1981年我还在翼城新华书店买过一本书,是中华书局出的北京大学高明教授编著的《古文字类编》,是初版印刷,硬皮精装,七块八毛钱,足有一寸厚。(不知道一个县书店怎么会进这种书?)当时我正在读古代汉语研究生,古文字学是必修课,这本书帮了我很大的忙。是年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见到高明先生,向他请教甲骨文中的一些问题,他说他正写一本《中国古文字学导论》,可能会对我有帮助,这本书我后来也买到了。

说到买书遭遇冷眼的事,还真不少,谁让自己穷呢?再说一件事。那是我上大学后的第二年,我到临汾的新华书店看书。当时文革已经开始,学校已经全面停课“闹革命”了。我家庭出身不好,又是学生中“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哪个红卫兵组织会要我?于是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你们闹你们的“革命”,我念我的书。我坚信读书将来还是有用的。我一边攻读专业课的教材,一边学习外语(俄语)。一天去新华书店,我看见四本厚厚的绿色封皮的精装俄文书,摆在书架上。我要售货员拿给我看。和第一次去翼城书店一样,那个售货员不屑地看了我一眼,冷冷地说:“这书你买不起。”说完就和一个人聊天去了。我站了一会,有些生气了,就一定让他拿过来。他不耐烦地端到柜台上,说:“你看,这书的价格和我一个月的工资一样多,你能买得起?”我一看,可不,29.50元!这部书是《大俄罗斯详解辞典》,以前我听俄语老师介绍过,说它和中国的《康熙字典》一样,是俄语中最权威的一部辞典。于是我就狠狠心,从同学那里借了一些钱,买下了。

我买书从不惜钱,虽然我常缺钱。我念研究生时,工资才60多元,而当时我已有四个子女,妻儿都在农村,母亲又患重病,经济上常有捉襟见肘之虞,但我也没在买书问题上吝啬过。那时老师安排我们读《十三经注疏》,可我没有书,图书馆的线装书又不让外借。一位朋友说临汾师范一位退休的老校长有一部《十三经注疏》要卖,我就找到他。这是清光绪丁亥年(1987)脉望山馆石印的《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3函,23册,品相尚好,要价50元。我就立即买下。我的中华书局标点本的《二十四史》是完整的,都是我在十多年间买齐的。我还常到旧货市场捡漏,有时也能买到可意的书。我在百汇旧货市场就买到过明刻本《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论大观》,白口,四周单边,9行,行12字,这部书是入了《古籍善本书目》的。还买过清方苞(望溪)撰的《周官集注》,康熙庚子(1720)刻,亦刻印精美,为不可多见之善本。还买到其他的一些清刻本。宋元刻本没有买到,我没有那个福分。

我的藏书不算多,但常用的书还能基本满足。这10多架子书或先或后来到我的书房,陪着我走过了几十年的人生。没事的时候,我常在书架前度步,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每一本书的背后都有一段令我难忘的故事。什么时候买的?怎么买下的?它给了我那些帮助?曾经给过我怎样的感动?如果说我这一生还有什么自豪的话,就是我的那些书了。

卫俊秀师常写这样一副对联:“抱道不曲,拥书自雄。”我虽没有读好我的这些书,但终日流连于我的缥缃四壁的书房里,确也时时有一种“自雄”的感觉。

 

我买书(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的快乐
后一篇:我买书(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