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例如:高考互联网影评李宇春情感口述实录越狱老照片斋名杂谈 |
分类: 文化散论 |
说书斋(二)
卫俊秀先生的斋名
我写过一篇《卫俊秀先生的名、字、笔名和斋名》,发表在2007年3月6日的博客上(“怀念卫俊师”栏目第5页)。这篇文章探讨了卫先生4个斋名,即“拸画楼主”、“双开楼主”、“山西穴居士”、“三公弟子”。这四个斋名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先生的人格精神,对研究卫先生的一生和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朋友们不妨再看看我的那篇文章。
除以上四个斋名之外,卫先生还有3个斋名,虽不常用,但也于我们研究他的思想颇具意义。这些斋名都记述在他的日记中,屡述如下。
一、“默斋”
1989年是一个颇不平静的年头。
这年的6月,发生在北京的那场“风波”在人们的心理上还却引起了不小的震惊。
卫先生连续多篇的日记都写到了这件事,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请看:
6月3日,他写道“今人已无信用,欺骗行为,不管是领导、群众,均失去人的价值。唯有以不信任应之!”
4日写道“也还自在!闻京中发生冲突事故,一言难尽。沉默吧。”
6日写道“无甚可写。触目焦然。为死者黯然!并《淡淡的血痕中》也不忍卒读。”《淡淡的血痕中》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4月8日写的一篇杂文,鲁迅先生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的血痕中’。”
10日卫先生写道:“连日惶惶,一场梦答题苏醒,人在事中迷,加以成见,愈趋失实。俟后真象必会石出。能以冷静、客观、理智分析评断者,毕竟不多。亦一大教训也。损失:国际形象,国内经济,文教……惨重!自然也多收获。使上级一些官倒家,贪污腐化、官僚主义,会有点觉悟了!……教育垂危,文化落后,民族素质低劣,国家前途?令人沮丧!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困境改变难,如何办?”
于是,17日的日记中就写道:“拟一斋名:“默斋”。(桃园)”
7月的引首题记中更明确地写道:“新日子。默斋启用。陶靖节生活。转机。‘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卫先生“默斋”的斋名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由此我们不难窥见这位80岁的老人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结。
二、至言斋
1996年8月21日的日记写道:“作对联、条幅数件,得意之作。梦担任中俄一杂志编辑。饮水不少。悟喝水重要。过去喝水太少。说话已失效,少说为妙。我行我素,只管自己,便是正行。‘至言斋’始用,有意义。”
“至言斋”是卫先生的又一个斋名,也不常用的。这个斋名的取义于《庄子》的“知北游”篇。在《知北游》中庄子假托孔子回答颜渊的话提出“至言去言,至为去为”的见解,以为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不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不做,这正切合庄子的思想。
面对社会上的黑暗邪恶现象,年近90岁的卫俊秀先生表现出极大的愤慨,这些在他的日记中有多处体现。但愤慨之余又能怎么样呢?只有“去言”吧!“去言”才是“至言”,是无情的蔑视,无声的挞伐。
这个斋名与他的“默斋”同出一辙。他晚年常写“举世混浊,清士乃现”内容的书法,他就是这样一位“至言去言”的孤愤的清士。
三、孑逸居
这是卫先生的又一斋名。1997年11月24日的日记写道:“莫信赖一切。敢于取消一切。“老子天下第一。横空出世,从头越。经验阅历告诉我,公家,私人,骗子手多……‘几时无情如老松,乾坤万事无好丑。’孑逸居士。(自封)”在这里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孑逸居士”。
1998年3月7日日记中又写道:“阅法国《科学与生活》一文,此为余思想又其转变之台阶。双开楼――正清楼――孑逸居。1、在针对教育之危机,然无效;2、在针对摄照之弊端――品质恶劣,无可救药;3、爽然放弃,不作法善,不作法恶,随缘取兴,独善其身,又一新境界,达矣!”这里把别号又作为自己的斋名。
孑,孑然,孤独也。逸,超逸拔俗之谓也。在这个社会氛围里,内心孤独的他选择了超逸拔俗、萧散自任的生活――“爽然放弃,不作法善,不作法恶,随缘取兴,独善其身”,并为自己的选择而欢呼:“又一新境界,达矣!”这也是无奈的事情啊。
据我知道,卫俊秀先生有“拸画楼”、“双开楼”、“山西穴居士”、“三公弟子”、“默斋”、“至言斋”、“孑逸居”等数个斋名。卫先生的笔名和斋名体现出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