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退休后没多久,她的女儿就有了小宝宝,同事乐呵呵的说:“正好退休再上岗。”后来偶尔会在街上遇到她,闲聊几句,都是聊的小外孙如何可爱如何淘气,幸福感满足感溢于言表。
再后来,随着小家伙的成长,同事也开始了和女儿的斗争。
两代人育儿观念不同,同事对外孙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原因很简单:有这条件,干嘛不答应孩子。其他的行为习惯也不舍得管,同时不乐意闺女管。于是,本来十分和睦的一家人弄得鸡飞狗跳:闺女闹脾气、外孙哭啼啼、姥姥气鼓鼓。
举几个经常发生的例子:
外孙要喝饮料,家里没有。支使姥姥去买。
妈妈不让买,理由是小孩子喝多了饮料不好。
姥姥要买,姥姥更有理由:不是经常喝,怎么就喝多了?照你这样说,人家卖饮料的公司早倒闭了。
出门就是小超市,买了外孙喜欢喝的饮料回来,喜滋滋的递给外孙。
妈妈拿过去:不行,我管不了姥姥,还管不了你了?不许喝,今天你喝一个试试?
姥姥:你威胁孩子,你小时候我可没这么对你!
妈妈:我小时候,您可没这么无原则的惯着我!
姥姥:你多大人了,还在我这儿跟孩子争宠?让我孙子喝一口饮料你也管!乖,过来,就喝一小杯。
妈妈:“一口也不行,我看你敢!”僵持的局面产生,即使姥姥给撑腰,外孙也不敢喝了,看一眼饮料看一眼妈妈再看看姥姥,两代长辈就这样把孩子放到了漩涡中心。
还有一次,姥姥给外孙买了一份街边的麻辣烫,刚好妈妈下班回来看见了,端起碗就倒了:“我跟您说过多少次了,大马路边上的小摊不要买,路上车来车往的多少灰尘带起来,落那个小吃摊上啊!”
姥姥说:“哪那么多事?卖菜的老李,那小儿子整天就在他菜摊那儿吃喝,皮实着呢。小孩子不能太娇气了。”
话,噎的孩子妈妈无言以对。同事和我聊这些琐碎小事的时候,又得意又生气,得意于自己的女儿拿自己没办法,生气的是:因为哄外孙子,本来是帮孩子们的忙,结果到现在,自己带孩子付出那么多辛苦,还让家里气氛变得紧张,自己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女儿和女婿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和睦了。因为女婿对她有意见的时候,自己女儿又站她这边说话,两个人没少怄气了。
我问她有没有感觉把闺女放中间受夹板气了?同事说:我尽量不溺爱孙子,但是也不能任凭他们那么凶孩子。
我是作为中间那个女儿的身份经历过来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上班,也是我父母帮忙带着。隔辈亲,是无法用理性思维来纠正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说服老年人不去溺爱孩子很难,只有在年轻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去注意培养他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尽量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减少外面应酬、放下电子产品,自己多陪孩子,把孩子教育好。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因为教育孩子和父母起冲突
很多年轻父母在家带一天孩子,觉得还不如上一天班,可见带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小朋友好动且不知危险,看护一天,无论对身体还是精力都是一种考验,长辈们帮着我们带孩子,虽然不用我们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我们也要知道这件事不是他们非做不可的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心怀感恩,他们只要尽到了照顾之责,就已经是圆满完成他们的任务了。遇到育儿观念不一致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带离他们的眼前,去教育孩子。不要因为教育孩子和父母起冲突。
坏处有二:
1、
影响对孩子尊重长辈的教育:小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知和态度都是通过家长了解到、学习到的,你对父母的态度无礼,他就会学到对长辈无礼的一面,从而会对你的态度也变得无礼,甚至会扩展到对其他长辈。
2、影响情绪管理的教育:小孩子生活中的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至关重要,而性格又伴随孩子未来一生。孩子幼小时,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亲人,亲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起冲突,争吵,都会让孩子觉得紧张、害怕,尤其是他会从中学到暴躁、哭闹这些方式来宣泄情绪。
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和他认真地谈道理,慢慢灌输道理,该表扬的地方表扬,该批评的地方批评,不说长辈的坏话,仅仅就孩子的问题,去批评孩子的错误。
二、不拿孩子做筹码
我见过很多家庭拿孩子做筹码,长辈们威胁子女:我就这么惯着我孙子,你甭管!有本事你别让我看孩子,我还乐得轻松自在呢。子女们要挟老人:您再这么惯着他,怎么说您都不听,我回头收拾他!您给他买糖,他敢吃我就敢揍他!
这些对话无疑都是在拿孩子做筹码,明知道子女要上班,没时间管孩子,怎么可能不让自己看孩子。长辈们惯着孩子,是那种隔代亲,在他们眼里,小孩子就是他们最心爱的宝贝,在他们眼里,只要能满足的,不管合理不合理的要求,统统都尽力满足。殊不知,他们娇惯出孩子任性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将来受到反噬的是他们自己亲生的子女。
而子女这边,因为生父母的气又不能发作,便把火发到孩子身上,想以此震慑老人。有时反而让老人更心疼孩子,继而教孩子撒谎欺瞒家长,达到一种既吃了糖又不会被父母教训的默契,长期下去,由小事到大事,直到长辈觉得孩子不管不行了,家长才发现,再想管教已经难了。
两辈人带娃,各负其责是最好的协作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