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兼职妈妈如何吸引父亲关注孩子的视线

(2008-01-07 21:28:20)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兼职妈妈

工作

家庭

事业

父亲

孩子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兼职妈妈既要兼顾工作,开创事业,又要打理家务,照顾孩子。家庭与事业,孰轻孰重,对于兼职妈妈来说,有时的确很难权衡。倘若彼此能够兼顾,合理经营,兼职妈妈就犹如手握熊掌与鱼,二者得利如获至宝!倘若二者兼顾不好或处理不妥,兼职妈妈犹如风箱里来回折腾的耗子,感觉两头受气,身心劳累而疲惫! 

  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抚养与教育,兼职妈妈为此要付出更多看不见的心血与精力。其实,兼职妈妈只要对爱人巧妙施法,争取更多的教育支持力量,就无须孤军奋战精力憔悴,更不会陷于内外交困穷于应付的境地。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关爱与教育,同时做父亲的内心也都希望自己是个好爸爸。

  养育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事业”,父母应始终保持协调通力合作,用相同的教育态度和管教方式对待孩子。如果缺少丈夫的帮助,兼职妈妈管教孩子的负担会很重,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会力不从心,这会影响到兼职妈妈的情绪和家庭气氛,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兼职妈妈从计划受孕开始,丈夫就予以积极的关注,日后参与孩子的喂养和生活照顾,这不仅有利于维系牢固的婚姻关系,而且容易促成父亲与孩子间的亲密感。因此,兼职妈妈大可不必疼惜丈夫而独揽孩子与家务的照料。否则,父亲不但会认为看管孩子与料理家务是主妇的份内职责,而且即便有心分忧,也因一时难以介入照料孩子的工作而无所适从。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和父母交流。即便孩子不会说话也可以进行亲子交流。比如,肌肤的接触,拥抱,亲吻,关注的目光,亲切地说话。孩子需要与父母不断的双向交流,才会变得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可惜,很多年轻人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卓绝的义务,宁愿将孩子丢给保姆或爷爷奶奶带养而不去亲自照顾其实养育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兼职妈妈更应当让做父亲的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著他成长的快乐,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

  找机会表扬做父亲的育儿行为以赞赏的口吻夸奖他的尽职尽责。

  兼职妈妈一天在工作与家庭中周转,既要做好工作份内的事情,还要适时的料理孩子与家务,的确比较辛苦与劳累。但兼职妈妈应当看到辛苦忙碌背后的体验与享受,否则,就会因过度操劳而心情沮丧或精力不济。在应接不暇的劳碌之后,兼职妈妈自然会牢骚满腹,抱怨指责对方的诸多不满。岂料,这种居功自傲趾高气扬的姿态,不但赢不回对方的爱心,引起他对家庭的重视,还可能损害夫妻感情,影响家庭气氛。所以,兼职妈妈完全要改变心态,转换角度来看问题。

  哪怕做父亲的今天无所事事,让你一人累得够呛。但表扬他的理解支持,总比一味的抱怨要强得多,至少可以让他意识到他和孩子的父子关系。如果父亲确实做的非常卖力而且令人满意,兼职妈妈就不应该吝啬夸奖,应当及时表达感激之情,并希望他再接再厉。与此同时,兼职妈妈还要想方设法营造家庭的温馨,将浪漫约会与二人独处进行到底。即使在孩子面前,也不要有意回避亲密,更不要吝惜对爱人说:我爱你

    尽量多在父亲面前说说孩子的可爱之处,同时也要在孩子面前多说父亲的优点。

    兼职妈妈在家中既可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也能督促孩子学习,还能和孩子一起玩耍。相对来说,妈妈总比爸爸多了解孩子,也比孩子多了解爸爸。孩子每天的成长变化与惊喜的举动,妈妈都可以及时地传达给爸爸,让他也体验为人之父的喜悦心情,从而促使父亲努力工作,关注家人。有时父亲工作特忙或去外地出差,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妈妈应当如实告诉孩子,爸爸虽然在外努力工作,但他心里特别想念家人。同时,妈妈应当主动电话联系爸爸,让父亲的关爱及时渗入到孩子的心田。此外,兼职妈妈为了争取父亲对家庭的支持与照顾,不但要给父子俩创造更多亲子相处的机会,还要给他们多留空间进行亲子游戏活动。

    兼职妈妈要学会调和家庭关系,学会避重就轻地处理问题。不管婚姻状况如何,兼职妈妈更应当要求父亲与孩子保持接触。因为不论兼职妈妈如何的尽心尽力,但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永远都无法由她来替代。父亲与孩子频繁接触,不仅有利于其身心的成长,还会增进父子关系,使孩子更敬爱自己的父亲。如果确实因为婚姻破裂或别的原因,父亲不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双方应当达成共识共同探讨育儿的方法并且希望看在孩子成长的份上,时常去看望孩子或打电话问候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