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育儿/亲子考试分数期望 |
分类: 亲子教育 |
儿子新学期开学已近两个半月了,按惯例学校马上就要举行期中考试了。家长们像往常一样督促孩子复习备考,争取考高分,排前列。为此,有些父母加紧布置课外练习,催促孩子多做不同类型的习题,以便应付学校的考试题目。
爱人回家后问起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何时期末考试?儿子说不知道,不过昨天考了数学,但这不是真正的考试!爱人问他数学考的怎样?都做出来了吗?有没有仔细检查试卷?儿子说老师还没有改好分数,所以不知道考的怎样,反正题目全部做完了!爱人听了儿子的一番话后,立即对我说,儿子根本不在乎什么考试与分数,看来得让他重视才行啊!我知道像其他的家长一样,爱人心里面又开始在计较孩子的考试与分数了!
说实话,对于人生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或考验,不论有字无字,有卷无卷,从小考到大,从生考到死,凭心而论我们对自己的经历也有过太多的不满意和诸多的厌倦感!所以,我早已悟出考试或考验,只不过是检验自身努力的程度与抗挫败的能力而已。为此,我早就与爱人沟通过,叫他不要只关注考试的结果,重视考试的分数,以免造成孩子过度的紧张与考试焦虑感!
考试结束回到家,儿子高兴地告诉我们题目很容易,他大概可以考九十分以上。爱人问他,既然觉得题目很容易,为什么不说可以考到一百分呢?儿子笑笑说,总会有错的题,不可能全对啊?我知道儿子的意思是说自己总会有出错的情形,比如因为马虎粗心造成看错题或算错题,还会有写错字,注错音等等。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大人不顾其年龄特点而一味要求他们打满分,我觉得这似乎太苛求孩子了。也许是因为自己学教育心理专业的缘故,在这一点,我比爱人更能理解孩子对自己考试分数的恰当评估。只因为此,每次得知儿子的分数后,我都要先跟爱人沟通交流。因为我知道他内心渴求的分数远远高于儿子实际所得的分数,而我不希望他在考试分数上对儿子求全责备,横加指责!
其实,生活中像爱人这样看重分数的家长比比皆是。每到期末放假时,教室的前前后后都被家长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等候老师发放考卷与奖励证书。当看到孩子得到了高分或证书,家长就心满意足地兑换考前的承诺;当看到孩子没达到预期的分数时,父母的脸色会立即沉下来训斥责备一通,有些家长还会在老师面前失态痛打孩子一顿。这样以来,孩子就会发现分数是家长变脸的晴雨表,是自己好歹待遇的参照系。而做父母的也好似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日夜跟着考试棒转。
这次儿子的考试分数出来后,我照例先跟爱人电话通气。报告了分数后,紧接着便听到爱人沉重的叹息:唉!这孩子,还从未没考出过想象中的高分数来!实际上,去年的语文期中考试,儿子的考分超出了我们的意料之外。除了一个字写错扣掉一分外,其余的都没有纰漏,得了九十九分,看得出当时爱人表现出不可置信的讶异与兴奋。此后,爱人在内心悄然地为儿子设立了一个分数栏,希望他能够每次考试都跨越过去。
尽管,先生表面上从不责备儿子分数的高低,但内心里却仍然有一种虚荣心作怪,面子观作崇。与儿子一起更正试卷错误时,我们认为这个不该错,那道完全可以得分,语气里不自觉地流露出责难的口吻来。当得知周围同龄的伙伴考分都较高时,言语中下意识地表现出夸奖与对比。最后,儿子倍感委屈地说,说来说去,你们还是认为我考得不好,觉得我没有达到你们说的分数。不过,我觉得自己考得不是很差,比起最低分数来,我还高很多呢。看到儿子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为自己解脱,爱人郑重的劝告我说,你应当引导他“比上不足”,那样才有比赶超的动力。可是,我认为儿子的说法也有道理,一个人保持足够的进取心固然重要,但还要克服强烈的好胜心。生活中,大人们习惯用比赛竞争的方式激励孩子进取努力,几个孩子一起吃饭,跑步,做游戏等等,不论他们愿意与否,大人们都会扯起来比比谁第一!为此,儿子曾经抱怨过大人总喜欢让孩子们比这比那,并且说你们大人不嫌烦,可我们觉得累!说实在的,我们从没有做到过真正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去激励他们内在的动力,而是想方设法施加各种外在的手段去束缚他们自由的心,可名义上却是督促他们进步与超越!
试想想,家长心目中孩子理想的分数到底是多少?诚如儿子所言,考了八十分以上,又说连九十分都没有;考了九十分以上,又说没过九十五分;要是都考了九十五分以上,你们会说怎么没有得满分呢?总之,不能考多少分,家长都会说这说那,心中永远都不会满意的。
近来,七岁的儿子不仅在考分上有自己独到的言论,而且也一直在争取独立自主权。面对这样那样的规则与要求,他总爱挑战大人的权威:为什么他们遵守的规则非得由大人来定?为什么大人们对他们总有那么多的要求与管束?为什么大人们总爱高估孩子们的能力与成绩?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参与规则的制定?诸如此类的抗议的确发自孩子的内心,也足以让我们做大人的反省自身的举止行为。
是啊!除了分数之外,儿子还说,因为他看了卡通故事,学了很多知识,所以,上课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因为他作业认真,得到了许多鼓励与表扬;因为他帮助同学,大家都喜欢跟他交往;老师们也夸奖他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热爱劳动,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强。大人们应该看到孩子分数背后真实的学习行为,应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赏识他们超越自己的表现。
前一篇:爱有天意,情有独钟--致爱人
后一篇:运动会年级拔河比赛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