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翻译5

(2021-11-23 13:30:30)
标签:

本心

道德经

灵性

文化

娱乐

分类: 道德经

5、公冶长篇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翻译(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公冶长勤俭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嫁女是生活,生活就要和有道的人在一起,才能安宁祥和。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翻译(孔子评论南容时说:国家有道时,有作为;国家无道时,他能自保。就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南容善于处世,所以可以把侄女嫁给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翻译(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是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获得这种好品德的呢? 子贱去上任,整天弹琴作乐、悠闲自在,似乎根本不理政事。可是他上任的单父地区却慢慢地兴旺起来,并且没过几年,便人心安定,经济富足。讲的是子贱是一个得道的人,他带动的正能量,可以富足一方,修之乡其德乃长。子贱的道德能量并不是天生的,是有圣人培养的。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是一个道器。子贡又问:是什么道器呢?载道的工具叫道器。孔子说: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肯定子贡是治国安邦之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翻译(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有囗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仁,但为什么要有囗才呢?见本性的人非常柔顺,不会和别人争辩。善辩的人,识神发达,离本性的木讷、憨厚就远。)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翻译(孔子欲使漆雕开出仕,说明漆雕开已经具备了出仕的条件。但漆雕开说自己对出仕未能有自信,不想马上出仕,愿意继续学道。他有自知之明,其志不在小。孔子为他的谦退感到高兴,有道何患无远大前程。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翻译(孔子说:如果以德治国的主张无法推行了,我就乘着木排漂流到海外隐居起来。但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好勇的精神超过我,但不善于裁夺事理。孔子不过是发牢骚罢了,仲由却信以为真,说明他只知道勇往直前,而不会审时度势。孔子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不会遁世以求自保。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翻译(孟武伯问:子路子路得道了没有?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一遍。孔子说:仲由呵,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至于他得没得道,我就不知道了。有军事才能,但是并不一定得道了。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求呢,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得没得道,我弄不清。有政治才能,也不一定得道了。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呀,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和宾客会谈。他得没得道,我就不知道了。 有外交才能,但是并不一定得道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翻译(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通道了是最高的标准,只会高超,可以得一万事毕。)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翻译(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至真知必然格物,达到了本性,必然有事实出来验证。光说没有事实的验证,就是没达本性。)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翻译(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他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毅不屈?本性修好了的人极其柔软、顺遂,泯是非,无欲无求。宽人克己,不屈不挠。)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翻译(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这讲的是回归本性的忘我,只是干干净净的客观,没有我见,没有分别心,子贡还差得远。)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翻译(子贡说:老师讲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本性和天道是需要亲身体验的,是生命再造的长期实践过程。所以,学习传统文化,不修道是学不到手的。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翻译(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实行,便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本性大道是知行合一的,是体验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的。)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的称号。得道的人没有分别心,只有当下之真,不耻下问,因为众生皆为我师。成就者可能借一个普通人的口说话,来点化你。)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翻译(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的行为谦逊有礼,做事一丝不苟,极其认真。可以佛光普照,惠及百姓,役使百姓也合乎道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翻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相识时间久了,别人更加尊敬他。有道的人,与天为一,不是日久见人心,是日久见道的能量与智慧,在大事小情上,有道是多么英明,多么幸福安宁。)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翻译(孔子说:臧文仲为产自蔡地的大乌龟盖了一间房子,中有雕刻成山形的斗拱和画着藻草的梁柱,他这样做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聪明呢? 这是国君的庙饰,作为大夫的藏文仲擅用,是违反礼制的,这样做当然称不上明智。礼制是约束人不离道的,触犯礼就是背道而驰。道是自然智慧,是最高的智慧,背道的人一定是很愚蠢的。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翻译(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几次担任令尹的职务,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罢免,也没有怨恨的神色。他当令尹时的经验,一定教给下届上任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对国家尽忠了。子张问:算得道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算得道了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他都丢弃不要,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国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再到了一国,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国的崔子差不多,还是离开了。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很清高。子张说:算得上得道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有仁德呢?能做到宠辱不惊和清高,当然不算得道了。)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翻译(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反复思考,计较得失是后天意识,第一念是直觉,有了直觉再判断一下,就是跟着感觉走,感觉是元神的语言,元神和老天的能量是一体的,元神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所以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聪明,当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糊涂。他的聪明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装糊涂,别人是赶不上的。大智若愚,得了大智慧的人显得傻傻的,那是把本朴的憨厚修出来了,我老说自己傻得冒泡。)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翻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帮学生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文采虽然很可观,但他们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得道是有事实验证的,说的好听,没有验证,也是没有用的,回家好好修炼吧。)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翻译(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很少。万物由心造,心里有恨,就招来恨,心里有怨就招来怨气。心无挂碍,就平安了。)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翻译(孔子说:谁说微生高做到了直呢?有人向他讨些醋,他自家没有醋,不直说没有,而向邻居讨来醋转送给人家。直心是道,你家没醋就直说,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直心是元神,动了心思就是识神,就是背道。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率真是道,虚伪、虚假是背道的。)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顾。子路在物质层面,颜渊在自我层面,孔子在大我层面,慈悲心在道的层面。)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翻译(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未见过看到自己有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犯错的原因都是来自自己的内部,内在的原因找到了,问题就解决了,向外找原因,问题永远在。)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翻译(孔子说:就是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守信的人,只是赶不上我这样好学罢了。自己的资质和别人差不多,只是因为比别人好学。得道的人总是灵感不断,创新不停。时间每分每秒都是新的,学道就是日日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