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悟真篇》预告

标签:
本心道德经灵性文化艺术 |
分类: 道德经 |
内丹之学,传自远古黄老列庄哲学思想,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祖述黄老,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悟真篇》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黄庭经》为古代中国早期四大内丹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歌体裁阐述内丹理论。
《悟真篇》七言四韵一十六首,绝句六十四首,西江月一十二首,续添西江月一首,七言绝句五首,总计九十八首。四大内丹专注,就剩《悟真篇》,所以是必须讲的。
在整理课件的过程,我有一个明确的感觉——清凉一夏。虽然98首内容很多,但是能浓缩成诗句概括金丹,那都是精华,一首诗其实祖师强调的是一句话,是谆谆的嘱咐。让人感到非常简单、轻松。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
张伯端祖师所传非人,三次遭天谴,再不敢开口。于是写了《悟真篇》,“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
《悟真篇》讲的是无为妙觉之道。“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悟真篇》讲的是最上乘的无上道,但是听者参差不齐,把一个最高的理解低了,不是作者的错,我对此感同身受。这就是现实,也不需要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