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庄子》8、骈拇
(2020-02-22 11:06:19)
标签:
本心道德经灵性文化娱乐 |
分类: 道德经 |
闲着没事读《庄子》,虽然专家说后边的出自庄子的门生,但毕竟是古人,在主张生命自然,揭示先天之真,批判后天之假上,足以以史为鉴。所以,接着来。划出了重点。
【题解】
先天本性是真,后天人情是假。先天是自然,不修而修。后天人为的无法成道。
【原文】
是故骈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参和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天生大脚趾与二趾叠在一起,或者六指,那是一点灵光里就有问题,德缺,上辈子带来的业力所致。肉瘤、毒疮虽是后天生的,但对自然的本性来说,也是多余的,本性是完美的。多方施加后天的仁义,那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纯正的道德。因此,脚趾骈生,不过多连结了一块无用的肉;手上长六指,不过多长了一个无用的指头;使自然的喜怒忧恐思五情节外生枝,过分的后天仁义的做法,只不过是过分地用了后天的小聪明,忘记了先天的大智慧。
超出本来的多余的东西,对于“看”来说,难道不是五色令人眼瞎吗?迷滥文彩、绣制出青黄相间的华丽服饰炫人眼目吗?而离朱就是这样。超出本来的多余的东西,对于“听”来说,难道不是五音使人耳聋吗?泛滥的六律,岂不是搅混了金、石、丝、竹、黄钟、大吕的音调吗?而师旷就是这样。超出本来的多余的仁义,难道不是拔除道德、闭塞真性来捞取名声,而使天下人鼓噪,信守那不可能做到的礼法吗?而曾参和史就是这样的人。超出本来的多余的辩论,难道不是堆砌词藻,穿凿文句、将心思驰骋于对错之间,而疲惫地罗列废话去追求短暂的声誉吗?而杨朱和墨翟就是这样,所以说这些邪门歪道,绝不是天下之正道。
【原文】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且夫待鉤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至理正道,唯有先天的性命一体、自然大道。所以说,合在一起不是并列,旁生的不是枝杈;长的不算有余,短的不算是不足。因此,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续长一截就有忧患;鹤的小腿虽然很长,截去一段就会痛苦。所以,应该顺遂自然,自然长的不可以随意截短,自然短的,也不可以随意续长,按于自然就没忧患了。噫!仁义不是人情吗吧?为什么要过分强调,使人感到忧虑呢?
况且对于脚趾并生的人来说,分裂两脚趾他就会痛彻心扉;对于手指旁出的人来说,咬断歧指他也会哀啼不止。以上两种情况,有的是多于正常的手指数,有的是少于正常的脚趾数,但为他们造成的忧虑是一样的。如今强调仁义的人,是忧虑未来人间的祸患;那些不讲仁义的人,忘记了人之初性本善,而贪求富贵。噫!仁义不是固有的人情吗?而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又怎么会那么喧嚣呢?
况且依靠曲尺、墨线、圆规、角尺来矫正的,是损伤自然的作法;依靠绳索胶漆而使事物紧密的,也是伤害其天性和自然的;用礼乐矫正,用仁义教化,从而抚慰天下民心的,这样做也就失去了本来。天下的事都是自然的,所谓自然,弯曲不用曲尺,笔直不用墨线,正圆不用圆规,方的不用角尺,离析的东西紧密在一起不用胶漆,捆束不用绳索。于是,天下万物都不知不觉地生长也不知道为什么,同样都不知不觉地有所得,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古今同理,没有欠缺。那么,又为什么勉强地把仁义往道德上贴呢?这就使天下人大惑不解了!仁义是后天之假,修后天的仁义,不修先天之真的道德,也是成不了道的。
【原文】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