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太上老君度尹喜,看授受之道

(2017-10-23 16:52:26)
标签:

本心

道德经

灵性

文化

娱乐

分类: 道德经

度尹喜之前是《试徐甲》,徐甲本来是太上老君的轿夫,到函谷关是他御辇的。但禁不住色诱,告老君该他的劳务费,考试没通过。“老君曰:汝随吾已二百余岁,当还汝七百二十万钱。且汝昔已命尽,吾以太玄生符投之,即再活,汝奚不念此。言讫,符自口中飞出,至老君前,文篆如新,甲复化为白骨。”尹喜说情,太上老君令徐甲起死回生,徐甲说从此“刻骨铭心,愿从云驾。太上竟弗许。”人情道情是两回事,古代传道要经过二十五种考试,表面上是修道的,但是心不一定在道上,师考就是试心。是后天意识心还是先天自然本心,后天的心是颠来倒去的,本心是一心一意,无比的坚定。徐甲心性不过关,老君坚决放弃他。

太上老君《弃周爵》后,要到西域去度化,大夫尹喜看到有紫气过来,于是辞官降职做关令,斋戒,夹道焚香扫洒,一等候圣人的到来。“七月十二日,老君驾青牛之车,徐甲为御,无极先生、鬼谷先生、太极先生从焉。”尹喜早就叮嘱人守着,老君一到,“加朝服出迎,具弟子礼而邀之,曰:愿圣人暂留神驾。老君曰:吾贫贱老翁,家在关东,田在关西,今暂往,何故见留。喜复稽首曰:窃谓非往西庄,愿暂留神驾。老君又说:听说有位懂得长生的古先生,你怎么不找他去?“喜又曰:今睹圣人真姿超绝,乃天上至尊,何边夷可往观乎。愿不托言,少垂哀愍。老君又曰:子以何所见而知之。喜答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昂。今又自秋朔,融风三至,加之东南真炁状如龙蛇而西度,此真人之验也。喜少好天文秘纬,凡仰观俯察,未尝不验。昨乾象如此,当有圣人度关。自尔已来,夙夜存思,未尝暂懈。今似有道缘,果遇神驾,愿垂慈诲,开济沉冥。老君以其三试之皆过,乃怡然含笑,曰:吾知子与道有缘,故来相试。且子之知吾,吾亦知子矣。”老君试探了尹喜三次才答应留下,三次试尹喜,看他是不是有识人的慧眼,是不是为名气而盲从,是不是有真实的体验,如此可以判断尹喜的心性是元神才肯传他。

“老君曰:汝欲为世传洪大道乎?喜曰:大圣将隐,乞为喜著书。於是遂授喜《道德》二篇,”圣人传道,落于文字,得其人则授《系辞》,黄石公以《素书》传授张良,而致大汉之有天下。何况老子的大道,清虚无为,使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一定是道缘深厚者才能得。尹喜果然不凡,母亲怀孕时“母昼寝,梦天降电绕其身,须臾入口,因而有娠,遂生喜。既生,有双光若日,飞游其侧。目有日精,姿形端伟。用现在的词就是再来人,是仙佛高灵投胎。不仅通今博古,还善天文秘纬,作风上也是见素抱朴,大度恢杰,不修俗礼,慈俭博爱,损身济物。从七月十二日甲子,至十二月二十五日,挂冠不仕,授《道德》二篇。五个月官也不当了,才被传授真经。二十八日,老君要去西游,尹喜请求跟着去,“老君曰:汝未得道,恶能随吾。夫流沙异域,犷俗难化,汝何术可御。唯生道入腹,则神明皆存。汝能除垢止念,静心守一,千日清斋,炼形入妙,则可寻吾於蜀郡青羊肆。”大道非常简单,除垢止念,让自然本心显露出来,能量与本心合一,三年即可形神俱妙。真是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太上老君传完,冉冉升入太微。尹喜单独、吃素、研味真经千日。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归终南之阴,结草为楼。陕西的楼观台,既是尹喜得道之处。

为了培养尹喜,“太上以甲寅年升天,至乙卯,分身潜降於蜀,托孕大官之家。”太上老君的分身到成都一个官宦人家投胎,等着第二次度尹喜。成都本来没有青羊肆,老君“劝青帝之青童,化羊蜀郡,乘紫云於紫府,降瑞气於王宫,将停不嘎之声,须及来斯之乳。俄闻喜至,顿止婴啼。爰从赤子之身,却变白头之士。顷刻而身渝数丈,须臾而面放五光。头建七曜玲珑之冠,肩垂九色离罗之被,卫士瑜亿。”(《青羊记》)孩子总是啼哭,喝了羊奶才能止住,尹喜随青羊来到孩子前,孩子突然变成太上老君,“太上曰:吾太微是宅,真一为身,太和降粹,耀魄为人,主客相因,何乃恠也。”

老君问尹喜这几年过得怎样?尹喜说:自奉秘要,粗得其妙,济度之恩,远过天地。老君说,千日之后的约定,我在此等你呢。然后给得道三年的徒弟尹喜印证:“今子保形炼炁,已造冥妙,而心结紫络,面有圆明,金名表於真图,玉札系於紫房,炁参太微,解形合真矣。”太上老君的意思是尹喜修的不错,心光性光都修成了,神光也已经可以升紫微,金丹已经与道光合真了。老君说完,“三界圣真,千乘万骑,浮空而至。因授喜紫芙蓉冠,飞青羽裙,丹䙱绿袖,交带霓裳,罗文黄绶,拜为文始先生,赐任无上真人。”从此,尹喜才有资格陪着老君远游天下。为了锻炼尹喜,西游时,都是尹喜出来讲道。老君又化身与尹喜游天水灵山,重演道要,又与尹喜先潜游四海,次游九天。

看看太上老君传徒弟,天下再没有这样的师父,没有法身传不了道,就不配师父这个称呼。万寿之年,至神之道,臻乎妙有,道岂能轻传,不得其人,孔子问礼,老君只吐微言,而为尹喜授真经,弘扬大道,老君是鞠躬尽瘁呀。几千年来,太上老君直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周朝的尹喜,传的是《道德经》,一个是东汉的张道陵,传的是《盟威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子既是初心
后一篇:老子的诞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