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金丹揭秘》50、假者难除

(2013-10-08 10:39:02)
标签:

本心

道德经

灵性

文化

艺术

分类: 道德经

上回说道金丹大道,得水中金,真火煅烧,可以结胎出胎,超凡入圣。真道就是性命,性命合一就是先天一炁。这是任何一个门派都公认的,开玄关得先天一炁,就是得到了道德能量。大道至简至易,然而真者易知,假者难除。修道的难点在人心,后天返先天的生理变化容易,心理变化最难。对衣食、爱恨、生死都能看破、淡定,不为外在的东西牵引动心,如果是有为法,在人心识神的层面,先天的心理转化就万分困难,而无为法是本心自然随着能量在运动,先天性的心理自然形成。元神的特点是简单专注,吃穿只是一种,忘记了,早就没有五花八门的爱好了,衣食做减法已经减到了最少。精化炁、炁化神、有电没欲,上善能量养了上德之法身,无为自动地散播大爱,小爱已经升华了。恨也升华了,都能理解,在道心的层面,唯有大道,众生的生命共同体是人生的目标,也就是最近政府提倡的中国梦——德耀中华,函谷关传来消息,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有上万人参观函谷关道德经艺术馆,老子故里参观人数一天就几万。在旅游时亲近道德,回归生命的本元,获得无形的能量与智慧,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德耀中华,激励我们继续努力。是非是人心层面产生的,不理会是非的人不在这个层面。一个假的传言蒙蔽不了慧眼,所有的事情只是一面照出自己的镜子,把假的当真,那是外在的事物对应了你的心的需求,实情并非如此。关于生死,那是幻身上的事,幻身有自然定数,修道的人明生识死,活的好好的神可以自由出入,常人神一出来就是死,道者普通意义上的死早就突破了。了解了生死奥秘,孙悟空一念通三界,只有灵性能量的大小,没有死。庄子的妻子去世他敲着盆唱歌,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乃吾无身,吾有何患?”修道人定要看破幻身,其他就容易放下了。

这一回写唐僧脱却通天河寒冰之灾,踏白鼋负登彼岸。真阳之火,元精化元气,到了大脑,我亦非我,已经不是俗人的我,这时的两个心,一个自然本心,一个后天意识心,在从前,后天意识心胡思乱想还不碍事,得了真阳,得了先天一炁,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妄想,一个俗念就招一个魔境。先天之心和后天之心一个前台一个后台,不能同时在前台工作。后天之心占了上风,灾难接踵而至。在紧要关头,就更加危险。5051回说如果能看破一切,置幻身于度外,千日为善,善犹不足;一日为恶,恶常有余。纵然大道在望,终为邪魔所乱。因为动心就乱性,后天人心一动,本心就被扰乱。唐僧一念为食,八戒一念为衣,就陷入了妖怪的幻境中,一个亡灵的公侯府邸,床上一堆白骨,曾经的英雄今何在?修道者,若看不破幻身之假,遇境迁流,逐风扬波。就是八戒进富贵之家,看见锦绣绵衣,暗中动情,拿来三件背心儿,太不知道好歹了。

《西游记》除了前七篇写孙悟空成道的过程,其他好像顺序不明显,都在说性命,先明了性,后可了命;或明傍门不能了命,反失其性;或明枯寂不能了性,无由了命。或明性为物欲所诱而不能了,或明命为幻妄所误而不能了。或正言,或反说,或寓意,或设象。或隐指要决,或显露真传。千魔万怪,无非讲“性命”二字,性命既是先天真一之气。篇篇各有深义,并无重复,归总于一元。本回的开篇诗点明了主题: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

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随时的困惑,及时的领悟,悟了才能放下,心空了,本体就清净了。后天的习气随着先天能量的壮大,会逐渐的淡化和改变。本体常清静,生命的本元才会回归。胎息成功了,一天24小时都在性命合一,像时间一样不停歇,才是真功夫。这个功夫不是因为炼才有的,无为法起手就是全自动化的,起手就是有为法仰慕的真功夫。这里的关键是不让你的本体本性佛,被后天意识遮盖了。唐僧的焦虑、恐惧心一动,行者道:“师父放心莫虑,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归正求真,使出荡怪降妖之法,怕什么虎狼妖兽!”唐僧被劝的胆子壮了点又饿了:“徒弟啊,这一日又饥又寒,幸得那山凹里有楼台房舍,断乎是庄户人家,庵观寺院,且去化些斋饭,吃了再走。”唐僧是法身婴儿,真我本性佛是不动的,一动就坏事。无数次的遇到被蒸着吃的险境,都是唐僧自己的凡心动招来的。行者看出了唐僧的问题:“师父,我知你没甚坐性,我与你个安身法儿。”“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

“没甚坐性”,就是后天意识心闲不住,本心的空静守不住。饥渴是后天之情,后天情一乱,先天性即从之,情乱性从,为物所移,身不由主,便是无坐性。圈者,圆空之物,置身于中,性定情忘,虽虎狼魔鬼,无隙可窥。此安身立命之大法门,随缘度日之真觉路。很多人坐禅,并无坐性。对衣食、爱恨、生死有真实的出离心,才是明心见性的标志。有外求心,虽终日痴坐,也是无坐性,出了圈子。处富贵如无有、处贫贱如固有、处患难如无事才是有坐性。随遇顺受,悠然自得,不坐亦坐。如果心中总还是忧虑,心为境转,有性也是无性。出此圈又入彼圈,人心就是苦海。打坐时能进入无我的境界,到生活中遇到事情爱恨情仇还很执着,自私小我还很炽烈就叫无坐性,没有真实的做到守在空性上,动静都如如不动。为函谷关道德经艺术馆的建设出了大力的小宋,我们吃过一次早餐,聊天时她说身体不舒服,以前一炼就感觉很好,现在炼也找不到感觉。这就是有为法的干扰,只要炼什么,人为的做什么就是没坐性,离开了本性。第二次见她,看到她的辛苦与成绩,我说老天会奖励你的。尽管那时她还没完全放下有为,但是她为传播《道德经》流汗出力,她的行为已经是有坐性的,是为众生的本性在工作,有为无为都不重要了,内在的是在空性上。函谷关艺术馆从建设到今天3个月了,不用炼,一静就有了一开一合的动静。她开玄关了,进入九转还丹的自动程序,上善之水已经深度地返先天运作了,不在乎外表,关键是心。

八戒见屋内没人,偷了三件背心,沙僧道:“既如此说,我也穿一件儿。”两个齐脱了上盖直裰,将背心套上。才紧带子,不知怎么立站不稳,扑的一跌。原来这背心儿赛过绑缚手,霎时间,把他两个背剪手贴心捆了。慌得个三藏跌足报怨,急忙上前来解,那里便解得开?三个人在那里吆喝之声不绝,却早惊动了魔头也。妖魔即唤小妖,同到那厢,收了楼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搀住,牵了白马,挑了行李,将八戒、沙僧一齐捉到洞里。妖怪说:有人吃了唐僧一块肉,发白还黑,齿落更生,幸今日不请自来。唐僧因食而出圈,八戒沙僧因衣而受捆,都是自作自困,自入魔口,不请自来,恰是妙语。行者回来,不见人马,再看楼台,忽成怪石。行者与兜洞独角兕大王斯战,金箍棒变成千万条,不仅不能降魔,还被妖怪的圈子收走。定可以制乱,少者可以御多,失去了法器,妖魔得胜回山洞,行者朦胧失主张。不是行者与妖魔争战时失去主张,唐僧出圈子时已经失去了;不是出圈子时失去,早在想吃一念之动就失去了主张,离开了本性。诗云:“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小说中描述的环境是五色装饰的门楼,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暗示的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后的功夫,法身已经形成,但是衣食、爱恨、生死看不破,还是后天意识心那一套,就会使法身无坐位,人身转眼就是百年,幻身到头来只是一堆白骨,惊醒一切重幻身轻法身的愚痴!

诗云:

情乱性从爱欲深,出真入假背良心。

可叹皮相痴迷汉,衣食忙忙苦恼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