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金英
韩金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542
  • 关注人气:10,6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孩解道德经76

(2010-02-19 13:55:32)
标签:

本心

道德经

灵性

文化

分类: 道德经

第七十六章  戒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这一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人是寄生在天地中的一物而已,物有生的时间长的,也有死的快的。人从诞生那一天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人在不断地死,同时也在因为时时刻刻的死而新生。人秉天地之秀,得阴阳四时之气,感父母乾坤之精,皆是一派中和之气,生而为人,养而成体,长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以为鬼,俱在和与不和之间,在自己的修为而已。修一颗柔和的心,所以生;坚硬僵化的心,所以死。于是才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没别的,只在中和二字之间。人生柔弱者,外则能保身,内则能炼神。坚刚者,外则能招致杀身之祸,内则能令自己的神窒息。人之修行,好像藏物,封固坚者,无风雨霜雪之苦,所以长存;露于外者,有日晒夜露之苦,所以败之。人若体此修身,中和惜气,平等敛神,死生二路,在我之柔弱刚坚之中,主动权在我不在天。

人若有为,强而行之,用后天意识心,坚执刚勇,一头行去,无返避之心,叫“其死也坚刚”。人若无为,忘心灰意,听其天然,不假修为,道自混元,叫“其生也柔弱”。能这样生而不死,不能这样,死而不生;去其坚刚,忘其柔弱,则不死不生。“草木万物之生也柔脆”,万物之中,无不中和,是说万物不行不动,不睹不闻,不言不食,感天之雨露,得地之和气,无风雨折之,春夏长于外,秋冬敛于内,所以来春尚有生气,叫柔脆。“其死也枯槁”,是说可玩之材,可用之质,人之爱慕,不能忘情于他,所以遭人取之,因他之美质,所以枯槁。

另外一种不得天地之气,又无雨之施,日暴之,风折之,不枯槁还能怎么样?比喻人之不修,丰衣玉食,功用于外,不修于内,万物之枯槁,好像人之死而不生;人之死而不生,好像万物之枯槁。一个道理,只在和与不和间。和者退也,无用,无材,无心无意,无物无形,一团混元之气,比喻的是敛神惜精。柔弱者,生之徒;坚刚者,死之徒。所以客气胜和,有为害中,用意识心的结果,叫“兵强则不胜”。

木是和之根,中之苗,根苗中和,内外共敛,叫木弱,反之叫木强。强而大者,处下为鬼,所以死。柔弱者,居上以成道,明心叫柔,见性叫弱。和于中叫生,明心见性,生生不已,而成道。迷于心者叫坚,乱于性叫刚,不和于中叫死。迷心乱性必死无疑,老子说的上下在此很清楚了。

人禀阳和之气则生,阴寒之气则死。当阳和气聚,则四肢柔顺,一身酥棉,生机不息。当寒气结,肌肤干燥,皮毛枯脱,死气将临。观四季,春夏之交阳气炽万物畅茂,冬秋阴气重万物飘零。人之生,逢阳气之温和则柔,逢阴寒之凝固则刚,其生液柔脆,其死也枯槁。观草木,木至坚,阴气盛而阳气衰,强大者生气尽而死气临。人明白弱说明生气旺,强说明死气降临,为什么不自弱而自强呢?

修道就是修柔修弱,入道的第一关玄牝之门,开玄关,那是天地人生出的最初的一口和气,至柔而至刚,至弱而至强,恍惚杳冥中,阴里含阳,杀里寓生,人能盗此虚无元始之气,则先天生生之本已得,位证天仙不难。得先天真一之气后,与日月能量同步的行火,一身酥软如绵,美快无比,那是先天氤氲蓬勃之机、冲和活泼之象,有此阳气,可炼仙丹。到后来的温养功夫,神懒于思,口懒于言,如醉如痴,如此之柔之弱才是先天阳气。这个柔和至极之气,可以将里面的神养成婴儿状的纯阳神,离开肉壳遨游宇宙,实现灵魂永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