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学》是本质性创新

标签:
道医学文化 |
分类: 中医 |
风险投资家林愿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科技部系统的林愿,是负责做风险投资的。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简单谈一下对我们今天这个话题的看法。
1.祖国医学远远流长,但中医的提法却是在鸦片战争前10几年为分别外国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医学而提出的,也就是说,中医名词的产生是一种地缘概念,地就是地理分割的边界条件,缘就是历史,中医的本质是中国的医学。所以,无论是道医学或者丹道学,都是中国的医学,是对中国医学的补充、完善和发展。
2.“今天医学出什麽问题了”,这是个份量很重的话题,内含很多深意。现在都在提创新型国家,创新有两种,一是在既定的框框里创新,叫学习性创新。另一种是不受框框约束的创新,这种创新的起点不带成见、没有对错、是混沌的和谐、是智慧,故是本质创新。我们的很多科学家一辈子都在努力创新,但是在别人知识体系框框内进行学习性创新,他们为人类做了大量工作,很了不起,但到头来突然发现,自己的思想被社会淘汰了,为什么?是因为自己所在的框框出错了,框框是前人的科学进步确立的,我们为框框的完善付出一生心血,但时代在进步,前人用自由思想建立的框框如果被后人当作权威去僵化,这种不自由的思想氛围必然阻止框框的进步,这就是医学现在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道医学体系现在完善程度如何,都是了不起的,因为他跳出了框框,离医学的本质更近,是真正自由思想的创新。
3。大家都在谈科学,科学的本质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就是勇于追求对未知的发现。有了新的发现,就会带来更多新的方法,其关系是认识论在前,方法论在后,方法论是为认识论服务的。没有认识论的发展,人类思想就不能进步,没有方法论的跟进,人类生存质量就不能改良。过去的认识论造就了今天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虽然已被社会接受,但也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检验对明天的发现,更不应该限制认识论对明天发现的追求,用方法论指责认识论的逻辑是本末倒置。
4。我是搞风险投资的,是从商业价值的角度在跟踪国际信息医学的发展,这种医学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基础理论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是一种大道至简的未来医学,我在了解这种医学的过程中,发现西方人对宇宙生命的许多认识结论和我们中国医学的观察结论已经非常接近。智慧把握宇宙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对“非线形复杂问题”的解决思路,西方现在刚刚开始重视这一研究,而我们的祖先早在8000年以前符号体系出现的时候就是这样把握和认识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无论用多麽美好的语言去褒扬祖先的智慧都不过份。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但通往真理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西方人的信息医学并不是搞懂了我们老子的思想才发展的,只是殊路同归。所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坚持发展,因为这是本世纪中国人最有可能领先世界前沿的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