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字是要从三个方向来说的,第一指的是「心」的虑,第二指的是「气」的虑,第三指的是「业」的虑!现在我们更仔细的来分析它所包含的含意。
从「心」的方面来说,这虑字是思考的意思,而「能虑」就是能正确的思考、能正确的分别、能正确的选择,看「能虑」这两个字,就知道它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在思虑间没有一点妄念混杂于其间,在思虑间不受黄庭心源中一点气机起伏的左右,不在黄庭气机起伏时作一点点的分别取舍,凡有思虑皆是不取不舍纯真智慧的表现,凡与气机感受相攀附污染的念头都没了,所有的妄念、邪念都「无念」了,所有本有的智慧都「能虑」了。因此佛经中的「无念」是有条件的,是指那些妄念都没了,而不是连智慧也没了,不是连动一点智慧的念头、动一点慈悲的念头也不行的。佛有智慧,佛有至情,佛能动出纯真的念头,而不是没有念头,佛是「能虑」的,而不是没有思虑的。而现今的修行人误解「无念」的真义,误以为脑中不能有一点想象、不能有一点想法,甚至发明机器来检验脑中有没有发出想法的波动,他们不知道「无念」指的只是没有与心头起伏相攀附、相分别取舍的妄知妄见而已,因此整日以脑中不起一念为能事,以为这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他们忽略了六祖「无念者,于念而无念」的指引;也忽略顿悟入道要门论里「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的指引;更忽略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指引,与心头气机无所攀附叫「无所住」,能纯正的思考,能纯正的起念叫「生其心」;而孔子则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来表示脑中并非不能有念头,此处「大学」更以「能虑」两个字来表示可以有念头。看来很多人追求静坐时一个念头也不起的成就,是一项因为误解「无念」两字的意义,而产生的明显的错误。
例如孔夫子所说的「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对的不要做、不要想,对的才去做,才去想,有这种分辨是非对错的智慧,不被攀附在心头气机上的对待知见所左右,这就是「能虑」。
经过慢慢地返观觉照,一开始先是在静中能安,而后在静中能虑;而后渐渐的在动中也能安,在动中也能虑。孟子说:「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不论在静坐中,或是任何动荡的环境之下,这心都能保持清静自在,不会再被心头气机的动荡所左右,这便是心的「能虑」了。
摘自《黄庭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