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由慧能得到10两银资助想起的

(2012-02-05 09:21:19)
标签:

转载

 《非常坛经》学习笔记004

大家都知道,《坛经》行由品记载,慧能在客店送柴偶遇一客颂《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因而发心要去参谒五祖。正在这时,就有一客人资助10两银供其安顿老母。据海云法师换算,10两银相当于今天的100000元新台币,约人民币21000元。这在当时应该算得上一笔“巨款”。我就在想,怎么这么巧?不迟不早,就在慧能刚刚需要一大笔钱的时候,有人就愿意出这一大笔钱。而有的人贫病交加一辈子,也没得到多少外来的帮助。经中对慧能被资助只是,也是一语带过,语焉不详。那么,为什么六祖又要将这些近乎传奇但的确琐碎的生活经历写进神圣的《坛经》?这之中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暗示呢?

通常我们知道,得到意外的资助可能有下列情形:

被资助者人缘特别好。也许慧能除掉打柴,也还做一些帮人修房,装修之类的体力活。这些活虽然不需要很高的技巧,但是一个好的短工却具备这样一些特质:首先,勤快-随叫随到;手脚麻利;不但把要求做的做了,还顺带把没叫做的也做了。其次,不怕脏累-通常象通下水道、掏大粪直至下田插秧收割等之类的活都是又脏又累。主人家正是自己不想干才叫人干的。再次,不锱铢必较-不计较报酬多少以及招待饭食不好啊等等。最后一点很重要,不乱传是非-在主人家可能难免看到和听到某些事情,但都不会添油加醋的到处乱说。慧能也许平时在帮人干活、与乡里相处时给大家留下来很好的口碑,所以他的人缘特别好。大家很愿意买他的柴。家里有事也首先想到请他来帮忙。时间久了,甚至其中可能有人都觉得欠了慧能一份人情,早就心里憋得慌,总想找机会报答。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可以帮他一把以歇下心头大石。

被资助者气质感人。感人的气质有很多种类型。但其中有一种人我们经常见到,他非常朴素和真实。在人群里非常圆融,大家不管是谁,哪怕是敌对的双方都特别喜欢他。有心事也最愿意和他倾诉。这种人社会地位不高,但在群体里却很有影响力。我就在想,慧能也许平时除掉打柴送柴,帮工干活。在工余也许会随缘的与客户聊上几句天,拉拉家常以满足客户的精神需要。但聊什么呢?聪明人都知道,与妇女就聊她的宝宝;与商人就聊生意;与农人就聊庄稼和气候;与学佛人就聊念佛参禅.........并且在聊的时候,还不能敷衍,因为敷衍迟早都会露出马脚。交流时要绝对的真诚,好像天真未泯的儿童那样,有一颗“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极富感染力。也许慧能本身就具有这种人格的魅力,使得大家都极愿意帮助他。也许慧能想要离家很长一段时间去办“一件天大的事情”的消息传了出去。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件“大事”的细节是什么。人们只知道,慧能祖上本是官宦之家,父亲好像是遭奸人陷害才被贬居岭南。今天莫非翻案有望。一个平时对慧能就极有好感,对其家世深表同情的员外,可能在一感动之下,就慷慨解囊,一掷“十两”了。而后可能又听说慧能离家其实是去学佛,又听说供养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决定非常正确了。

被资助者有特殊的因缘。一者如,某人前世欠慧能银10两,今世自然还之。二者如,某护法天神,知慧能宿昔因缘成熟,故化身以助之。

这最后一条,因冥冥之中因果难测,故不是今天讨论范围。而前两条则是我们能感受,也能理解的部分。海云法师说华严禅的修行次第包括:世间善法,外道禅,小乘禅,大乘禅和华严禅五个阶梯,而每一阶梯都以前一阶梯为基础。所以世间善法是一切禅法的基础。但是。世界善法如何修,六祖没说。海云法师说了,但并未讲得象其它禅法那样详细。但是他是一再地强调说,“人格性健全”是修行的前提。人格有问题,都根本不要开始修行,修了也是白修。这就把世间善法的提高到成佛必要条件的位置。

世间善法只有在世间才可完善。在禅垫上打坐100年也无法使得世间善法有丝毫进展。我们大多数学佛人的共同特征就是希望远离世间。许多人正是因为厌离世间的纷争和烦恼才开始学佛的。如果让学佛人离开道场的清净,而回到喧嚣的红尘,这的确是一大障碍。而且,“理虽顿悟,事需渐除”。我们虽然能通过刻苦听经学法,对佛理有深刻领悟理解,甚至我们能再加上日夜不疲地禅修最后终能到达“明心见性”的境界,但是我们多生历劫的习气还是要在现实的人事中才能慢慢消除。

但是如何去修习世间善法呢?这是非常重要的“疑情”。即是疑情,就没有统一的答案。答案就在每个修行人的实际修行中去体悟的了。那么,慧能的实际人生究竟如何?又都能给我们一样怎样的启示呢?

参!!!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