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治疗师,是不是人
(2008-12-11 15:55:47)
标签:
来访者分析师心理健康 |
分类: 美文转载 |
这情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98年在奥地利美丽的茵斯布鲁克城市接受自我体验,茵城小巧,雪山环绕,两届冬季奥运会举办地,茜茜公主当年与国王弗朗茨赌气出走,就是在茵城重归与好的,也是在茵斯布鲁克的雪山上的一个啤酒屋里,弗洛伊德偶遇一个一个侍女,聊出了著名的“鬼脸”案例。
自我体验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种系统性的回顾,它特别会在一些生活重要事件点上停顿、咀嚼,这时,这种回忆会成为你种种不适的来源:胃痉挛、剧烈头痛、严重失眠,还有就是精神上的折磨:焦虑与恐惧不安。
我在茵城遇见的分析师是个50多岁的男性,言谈举止中透露出一股维多利亚时期的正统和刻板,他总是准时在我们约好的时间前2分钟到达,或准点在约好时间开门,我提前到达时则在一旁的会客室百无聊奈地枯等,心里闪出无数种念头,我今天讲什么呢?我高中经历还是大学经历,我快乐的事情还是痛苦的回忆,我日常的琐事还是最近的思考?茵城是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小而精的古城,平时听得茵河传城而过,大多数情况下及其安静,只有在大雨后茵河明显急湍的流速冲刷着茵桥发出巨大的响声,还有就是大雪时在雪中反复降落起飞的螺线浆飞机制造出的巨大噪音,在静寂的等待中,我倒是希望听到一些平时认为是噪声的声音。
一次,我在商场买东西时偶然发现我的分析师和一位女士在一起逛街,我愣了愣,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对他和他的同伴打了招呼,也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局促。
6年前,我的一个病人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治疗师都是虚伪的,说的话只有在治疗室内算数,出了治疗室、不是治疗时间,你们的话还算数吗?你们还敢对我们说你们爱我们、要接纳我们吗?她的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一名在分析师那儿治疗了3年的病人结束治疗时送给她的治疗师一幅画,一个带着墨镜的兔子,竖着老高的耳朵,她说,这就是你!永远看不清你在想什么,永远竖着耳朵在听。
来访者均是希望和治疗师建立亲密和信任关系的人,没有这层关系,治疗很难说可以获得进展,但这种亲密和信任可能带有越界和带有控制感的特征,比如有的来访者希望能够将头靠在治疗师肩上治疗,一次督导时一个治疗师告诉我她的来访者已经有几次将头依偎在她的怀里治疗了,我问她的感觉,她憋了半天,说:我的肩膀好酸,每次我都希望治疗赶快结束,我好摆脱,听者无不大笑。有的来访者非常在意时间,她自己从不迟到,治疗师迟到1分钟,她就会不说话,抬头看看钟,再看看治疗师,再看看钟,再看看治疗师,终于,她说话了,开口就是:你迟到了!
精神分析将这种来访者把自己投射在治疗师上的的欲望称为婴儿性的想法,它需要获得无条件、即刻地满足,否则治疗师就是一个带有迫害倾向的恶魔。治疗师要接纳赋予自己恶魔的称号但并非要去做一个恶魔,治疗师如果能够做得像一个人一样可能更真实一些,最后给来访者的感觉不是高高在上,也不会被轻易诋毁。规矩是人定的,也是让人去破的,或者重新制定。
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米纽琴的一段著名录像为他和病人在治疗时大口吸烟,双双笼罩在烟雾之中看不清面孔,法国精神分析师拉康经常迟到,有时在病人侃侃而谈时他顿了顿手中的拐杖,说,今天的治疗到此结束!留下目瞪口呆的病人,自己走了。日本的森田正马邀请病人一起建立一个共同生活的家庭,大家每天密切在一起生活,互相切磋感受。
我的来访者很兴奋,因为我不仅仅听到她所描述的事,我还看到了她真实的生活,而我在治疗外,似乎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因为我是治疗师!(简直就不是人),我早年比较像人而不像治疗师的一个例子为在一次治疗结束时,一个即将离开中国要去国外、在我这做最后一次咨询的女孩说她很喜欢治疗师——也就是我,我礼貌地表示接受她的欣赏,尊重她的感受,治疗结束,她开门离开,我长嘘一口气,放下我的所有防御,正准备回屋休息时,这女孩在几步外回眸一笑,说,医生,我还是觉得我蛮喜欢你!我不假思索地大声说:我已经结婚了! 中国功夫的最高境界总是强调“心中无招”,我们的治疗师的招就是“我们是治疗师”,当来访者也真人面对我们时,我们拿出了盾牌:心理治疗师,也实际上挥起了这个大棒! 我离开茵城时,问一个德国治疗师,我是否应该在节日时给我的分析师写信,祝他健康呢?那位治疗师告诫我,你这一辈子永远不要和他联系!最近,我和另一位奥地利朋友见面,她认识我的分析师,她也是一位分析师,我问她同样的问题,她说,你别信那些不联系、不见面的规矩,你要是写信去问候他,他会很高兴的。我的分析师名叫Zeillinger,我今年一定要给他致信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