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量化研究科研训练微课程第二讲认识量化研究
(2022-03-15 13:11:00)
标签:
2022年教育科研训练量化研究质化研究 |
分类: 专业篇 |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和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两大研究类型。中文语境中,还有量的研究,质的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等称呼。认识量化研究,是做好量化研究的前提,因此,初学者非常有必要搞清楚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1]。
质化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其目的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的解释。“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因此,“质化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应该指出的是,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简单说来,“质化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1][2]。
此外,中文语境中,很容易将质化研究和定性研究搞混淆。
定性研究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定性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2][3]:
1、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哲学,研究传统是一种形而上学、思辨的传统;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人种学、现象学、解释学、实证主义理论。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色彩。
2、定性研究的方法有历史法、个案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质化研究方法除了定性研究方法外还有实证研究方法。
3、定性研究注重哲学思辨、逻辑推理,根据个人主观经验,用演绎的方法对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质化研究注重在互动的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4、定性研究倾向结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研究结论,更多的是个人观点的阐述和建议;质化研究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性,强调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构结论和理论。
资料来源:[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