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是杜甫反映民间疾苦的名篇,常被选入古典诗文教材。但开篇的四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其中“村、人”与“看”却不押韵。
不同版本的“出门看”,有“出门首”“出门守”和“出看门”等不同写法。“首、守”是更不押韵了,只有“出看门”跟“村、人”是押韵的。
有人说这里“看”是方言的读法,跟“村、人”是合韵。但:
(1)本篇内下文“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人、孙、裙”相押,跟“村、人、门”相似,而无另读寒韵的迹象;
(2)“看”在杜诗中一般都与“寒”押,如:《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空囊》“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人日》“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因此,不可能此处独用方言音相合韵。
照韵律看“出看门”是正确的。
从意义看,“看”读平声是看守、照料之意,“看门”正是照看门户的意思,老翁跑了,只老妇出来照看门户,也是合乎诗意的。好多方言都有“看门”相当于看家的说法,此音都读阴平。
那种写作“出门守”的版本,从意义看,跟“出看门”是相同的。
所以从音义看,都说明应改选择“出看门”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