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州晚报:启蒙年代那点事

(2023-12-06 13:34:20)
分类: 记忆刷新
王兆贵

  我上小学的年代,走读生中午可以趴在课桌上小睡。不习惯午睡的可以看小人书,或到户外玩耍,只要不影响下午上课就行。
  一天中午,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武松打虎的连环画,看得起劲,就想与同学分享,于是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用粉笔头写在黑板上。随后就回到课桌上继续埋头看书,把擦黑板的事给忘了。
  上课铃响起后,语文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值日生正要擦黑板,被老师叫住了,指着那行歪歪斜斜的字,问大家是谁写的?同学们鸦雀无声,没人吱声。我只好站起来,怯怯地小声承认是我写的。
  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让我坐下。然后一边擦黑板一边说,黑板上涂鸦虽然不是好事,但爱看书是好事,希望同学们多看一些课外书,开眼界,长知识,培养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我从识字那天起,就特别喜欢看书。说实在的,那种喜欢是莫名的喜欢,完全凭兴趣,看热闹,遇到不识的字,不懂的话,就跳过。这种兴趣一直持续到高中,真正入门悟道,那还是踏上社会之后。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回味起来很简单,无非是一个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转变过程。所谓“看门道”,其实就是代入感。少年不识愁滋味,不知门道为何物,自然没有代入感。
  踏上社会之后,经历的人和事多了,自然会与书中所写的人情世故联系起来,多了些思考,并开始摘录书中的名言警句,或写点有感而发的读书笔记。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但就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仅凭兴趣看热闹是不够的,还必须吸收更多的营养,做不到博览群书,起码要阅读一些普世经典。读经典的人生与不读经典的人生,层次和境界绝对不一样。
  那么,读书人就一定高明吗?有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还不是一样犯浑、犯错乃至犯事吗?个中缘由很简单,古人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
  《淮南子》中说,柳下惠看到糖稀,说可以养老;盗跖看到糖稀,说可以黏门闩。他们看到的是同样的东西,而用途却不同。学问也是这样,关键要看用在哪里。
  附注:本文发表在《德州晚报》2023年12月5日长河副刊,责编王晓松。
德州晚报:启蒙年代那点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