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褚季野的平常心

分类: 史海漫游 |
王兆贵
晋代迁都江左时,中原氏族相随过江,史称“衣冠南渡”。
河南阳翟人褚裒,字季野,年轻时就有简傲尊贵的气质,渡江后尽管名冠中兴,却不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安享宫廷礼遇,坚决要求到封地去任职。
东晋名臣谢安素来推重他,常常对人说,季野话语虽不多,但四时之气具备,意即气度恢弘。
褚季野刚到南方时,谦恭自守,官位不高,很少有人认识他。
一次,褚季野乘船送客,投宿钱塘亭驿。当天,正赶上钱塘县令沈充也送客至此。接待来往官员的亭吏,见县太爷来了,就让褚季野把客房腾出来,住到牛棚去。
夜晚江水涨潮,沈充出来溜达,问牛棚所住何人。亭吏说,昨天有一北方佬前来投宿,因您是贵客,就让他挪到了牛棚。
沈充带着几分酒意,遥相问道,北方佬想不想吃饼啊?你是何方人氏,姓甚名谁,可否出来聊聊。褚季野拱手答道,河南褚季野。
听说是闻名的国丈褚公,县令大为惶恐,又不敢让他移步,于是就在牛棚外呈上名片,虔诚拜谒。并让亭吏宰杀禽畜,整治酒席,好生款待,还当着褚季野的面,鞭责亭吏,以表歉疚。
褚季野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神色如常。翌日,沈充又送褚季野到县界。
《晋书》以及当世名流、后世学者评价说,褚季野这人一向低调,嘴上不置臧否,内心自有褒贬;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如今,人们都把“平常心”挂在嘴边,用来安慰自己或劝慰他人。看了褚季野的故事后,仔细品咋一番,您就会明白,骨子里的“平常心”由内而外,靠的是修为和涵养,而不是自我表白。配称“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褚季野应该算一个吧。
前一篇:上海法治报:仗义执言
后一篇:衡阳日报:最是忧伤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