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3,919
  • 关注人气:5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文摘:桓公和管仲的眼力和心智

(2020-08-16 13:12:12)
标签:

历史

人物

人才

眼力

智慧

分类: 转载收录
文/王兆贵
  《战国策》有云:“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
  齐桓公曾与管仲闭门谋划讨伐莒国,尚未付诸行动,外边就已传开了。桓公感到很奇怪,也有点疑心,就问管仲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事如果放在今天,发生在有的单位有的领导那里,他们首先会想到,风声是谁传出的。然后从身边人开始,由内而外地一一排查开去。那么,管仲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管仲说,国中必有圣人。桓公说,哦!白天那些干活的,有个往台上打量我的人,想必就是他吧!便令那些人继续来干活,原班人马,不许替换。
  不一会儿,那个嫌疑对象来了,名叫东郭牙。
  管仲指认说,就是这个人了。于是让接待员领他走上台来,同他分阶而立。
  管仲问,讨伐莒国的事是你说出去的吧?
  东郭牙答,是的。
  管仲问,你怎么就认定要伐莒国?
  东郭牙答,我私下里意会出来的。
  管仲问,你从哪里意会出来的?
  东郭牙答,我从国君的神色上意会出来的。那天我遥望台上,见国君面带怒容,这是将要用兵的神色。国君的口型,合于莒字发音;国君的手势,朝着莒国方向。我私下里想,那些小诸侯中,尚未归顺的只有莒国了,所以就对人说,国君将要伐莒。
  桓公听了欣喜地说,好啊!你能见微知著,了不起呀!
  时人评论说,耳之所以能闻,是因为有声。没听到声音,仅凭脸色、口型和手势就能洞悉内心、察知人事,这是东郭牙的高明之处。
  桓公和管仲虽然善谋,却瞒不过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所以桓公就赐他俸禄,委以重任,东郭牙从而成为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谏臣,并被后世誉为“桓管五杰”之一。
  应该说,这三个人都很厉害,都能于无声处知人断事,其心智何等机敏!
  这有点像高手之间过招,靠的不是拳脚刀剑,而是内功和神会。都说察人难,知人难,倘若练就由表及里的功力,何难之有?
  发现人才这件事,不一定非要大张旗鼓,也不必非用繁杂的程式,眼力和直觉有时比过场式的考试还要精准。正如东郭牙所言:“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夫知者之于人也,未尝求知而后能知也。观容貌,察气志,定取舍,而人情毕矣。”
  倘能意会,何必言传?察风起于青萍之末、识英雄于草莽之中乃大智慧。
  附注:本文原载《学习时报》,原标题《这三个人都很厉害》,2020年8月号《往事文摘》摘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