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3,919
  • 关注人气:5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晚报:读书如同“吃鸡蛋”

(2019-05-24 21:28:53)
标签:

文化

历史

文品

人品

杂谈

分类: 文苑漫笔

  对于文人和文章而言,自古以来争议较大的似乎不是文章本身,而是为文与立身的关系,或者说文品与人品的关系。文笔奇崛的人,不一定个性张扬;性情恬淡的人,文风或许泼辣;才华横溢的人,行为可能荒唐;一代文宗,不见得冰清玉洁。翻开世界文化艺术史你会发现,在那些不朽作品背后的文化巨匠,也不全然是圣人君子。可当若干年后,时过境迁,尘埃落定,人们对前世文人的评价就宽松多了。尽管在一些学术专著中,对他们的评价仍有较大争议,但在教材课本中,在普通读者中,人们主要依据其传世作品和文化成就说话,至于其人品如何,也就不大关心计较了。文如其人也好,人不如文也好,那都是过去时了;只要他的辞章文采斐然,就会拿来捧读,管他是柳宗元还是柳三变,是大仲马还是小仲马。后人并不以温庭筠科场作弊、李白醉怀胡姬、元稹有负薛涛之类的丑闻八卦而厌弃他们的杰作。
  历史长河中,文化名人如恒河沙数,德才兼备者往往寥寥无几,德才相悖者却总是无独有偶——他们被讳为才胜于德,说白了就是文品好、人品差。对这类文人,历来有分歧,至今无定论。说实话,古今中外有造就的名流大家,通常都是那些荷尔蒙分泌较旺的人。荷尔蒙旺盛,既能焕发其特立独行成大事的激情,也能促使他们做傻事。
  钱钟书说过:“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样子?”(王兆贵)

今晚报:读书如同“吃鸡蛋”
  附注:本文发表在《今晚报》2019年5月23日副刊·读吧,责任编辑朱孝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