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4,816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剪报:伊尹放太甲的道义取向

(2017-08-19 21:29:17)
标签:

伊尹

放逐

太甲

桐宫

元圣

分类: 转载收录
伊尹放太甲的道义取向
作者 王兆贵

  在我国古代,朝廷命官得罪了皇上,或者触犯了刑律,只要不是死罪,通常要在贬职的同时流放到边远地区。放逐,这一处罚亘古就有,并且延续了几千年,形成了独特的贬谪文化以及研究这一现象的诸多专著。天子放逐臣子,说起来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在遥远的商代,还曾发生过一起大臣放逐君王的事件。
  大约是公元前1541年,成汤(即商汤)的嫡长孙太甲,在太宰伊尹的拥立下,成为商朝的第四位君王。据史籍记载,太甲继位的头两年,行为还说得过去,接下来就忘乎所以,独断专行,一味享乐,还随心所欲发号施令,以致纲纪废弛,朝政昏乱,百姓困苦。伊尹反复规劝未果,只好把他放逐到桐宫闭门思过,自行摄政代理国务。记述这件事的源头颇为古老,早在《史记》之前的《尚书》《左传》《孟子》等典籍中就有同类记载,史称“伊尹放太甲”。
  桐宫建在距商都数十里外的成汤居丧守灵之所,庄严肃穆,寻常人禁入。在这样的氛围里,太甲面对的是祖父的陵寝,想到的是祖父的功业,领教的是伊尹的训导。太甲即位之初,为了帮他修习强化立身之德,熟悉掌握为政之道,伊尹接连写了三篇训词,述说成汤帝建功立国之大德,以及如何继承成汤法度等问题,教导他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太甲通过深切反省,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所在,从而痛改前非,回头向善,3年后被伊尹迎回国都当政。太甲归位后,勤修德政,四方诸侯尽皆臣服,天下百姓得以安宁。伊尹甚为嘉许,遂作《太甲训》三篇,称誉他为“太宗”。
  作为一名臣子,伊尹何以将君主放逐出宫呢?
  伊尹,名挚,小名阿衡,出生于有莘部落一个叫空桑的地方,因其母居于伊水之上而怀孕,便以伊为氏。伊挚聪明颖慧,好学上进,善烹饪,精医术,通占卜,并曾以“负鼎俎调五味”诠释治国之道,老子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据说正是由此而来。许多年后,伊挚以有莘氏陪嫁奴仆的身份,来到部落首领子履(建商后庙号成汤)家里,做专职厨师兼老师。
  其时,夏桀奢侈无度,荒淫残暴。伊挚一有机会,便向子履分析天下形势,讲述救时匡弊之道。子履颇为赏识,于是就解除其奴隶身份,用为辅佐家臣,谋划讨伐夏桀大计。子履伐夏的历程相当艰难曲折,先后持续了21年之久。眼见得夏桀暴政所引发的不满愈益加剧,方国联盟愈益松散。伊挚曾往返桀汤之间,洞晓夏桀之弊,认为火候到了,子履便在景亳召集诸侯举行誓师大会,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汤誓”,自此拉开了大规模伐桀的序幕。子履与伊挚、仲虺勠力同心,率部在鸣条之野迎击夏军,殊死决战,终于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子履即位商王,封伊挚为令尹。尹乃官职之称,相当于右相。伊尹历事商汤、外丙、仲壬,居功至伟。到太甲继位时,已经是四朝元老。在其任职期间,商朝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沃丁八年,伊尹逝世,享年百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其安葬于南亳,以表彰他对商朝作出的杰出贡献。
  综上所述,“伊尹放太甲”这件事,之所以顺理成章,功德圆满,得益于伊尹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可以说,那时的伊尹,集师权、神权、政权于一身,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鲜有不服者。商家王朝奉伊尹为“元圣”,论语云“大贤唯有伊尹”,周礼则认为“伊尹格于皇天”。这就等于说,“伊尹放太甲”乃是出于公心的替天行道之举,为的是商王朝长治久安,仁至义尽,其诚可嘉,善莫大焉,功在千秋。

中国剪报:伊尹放太甲的道义取向
  附注:本文原载《学习时报》2017年7月14日中外历史版,《中国剪报》7月22日说人解史版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