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2,535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生活报转:范仲淹与富弼的君子之诤

(2017-02-21 15:42:52)
标签:

范仲淹

富弼

君子之交

诤友

和而不同

分类: 转载收录
王兆贵

  宋仁宗天禧五年至天圣四年,范仲淹在泰州地区任职。期间,因与监管酒稅官员富言有来往,认识了随父而来泰州读书的富弼。这位二十出头的洛阳才子,尽管饱读诗书,提笔成文,胸有沟壑,豪爽大度,却还只是个茂才。时年三十五岁的范仲淹,一见之下,颇为惊讶,觉得他资质不凡,将来必有大成。于是便揣着他的文章,去见御史中丞晏殊,郑重推荐说:“此人天下之奇才也,愿举于朝而用之。”晏殊向以知人名世,看罢文稿,颇为称许,听说他尚未婚配,恰合东床之选,就托范仲淹从中作伐,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富弼。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宋仁宗颁诏制举特科。范仲淹对富弼说,你当以此进身,并荐他为茂材异等。经范仲淹指点和激励,富弼得以入彀,授为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自此步入仕途,并与范仲淹结成忘年之交,日久弥深。富弼比范仲淹小十五岁,向以父辈尊称。他们“相勖以忠,相劝以义”,“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无私”,在报效国家、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亦同僚的健康关系。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革新人士,因遭贵族官僚利益代表人物的构陷和挤压,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富弼外放京东西路任安抚使,知郓州。后来,山东一带多有匪患,由于官兵不敌,有些地方官只好采取绥靖策略招抚。朝廷派员下来追究,范仲淹坐镇处理。富弼秉性耿介,嫉恶如仇,遇事仗义执言,从不盲从他人,即便见天子亦如此。他认为这些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竟然姑息养奸,论罪当诛,不然今后就没人再去剿匪了。范仲淹说,你有所不知,土匪势强,啸聚山林,难以围剿,地方兵力不足,贸然围剿,只能是劳师伤财,让百姓白白受苦。他们按兵不动,以图缓剿,这大概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啊。富弼不以为然,脸红脖子粗地与范仲淹争吵起来。旁人觉得富弼意气用事,也忒过分了,纷纷劝他说,你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了吗?富弼回答说,我同范先生乃君子之交,先生看重我,是因为我有独立见解,并非让我诸事随声附和,我怎能因私恩而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呢?
  富弼之所以能在范仲淹面前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因为在他内心底处,已与范仲淹达成高度默契。范仲淹“每以天下为己任”,自然不会去计较个人恩怨,更不会因为富弼顶嘴而生气。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友情,范仲淹抱病由青州赴颍州任职,途经徐州时不幸病卒,远在蔡州的富弼不能亲往吊唁,满怀至诚之心、感恩之情写下了《祭范文正公文》和《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

老年生活报转:范仲淹与富弼的君子之诤
  附注本文原载《学习时报》2017年1月23日中外历史版,《老年生活报》2017年2月20日历史传奇版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