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与生活报:宋代名臣丁谓的经济头脑

(2017-01-26 11:02:15)
标签:

宋朝

丁谓

经济头脑

家庭与生活报

学习时报

分类: 转载收录
文/王兆贵

  所谓有经济头脑,应该是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看得准要害,拿得出办法,以最小的代价办成大的事业。
  唐代崇贤人窦公,并非商贾,他在京城东郊买了块价格低廉的空地,地势低洼,积满了水,雇人填平它要花不少工钱。窦公灵机一动,就将这块洼地圈起来,在积水处立上标靶,并让女佣带着蒸饼来到洼地。然后对当地玩耍的孩子说,谁能用砖头瓦片击中洼地中任一标靶,就赏给他一个蒸饼。孩子们觉得既好玩,又可换到吃食,争相往洼地里投掷砖块瓦片。没多久,这块洼地就被填平了。在此基础上,窦公在上面盖起了客店,专留过往的波斯商人住宿,每天能获利一缗。
  这件事堪称名副其实的“抛砖引玉”,算是有经济头脑,但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经办了一项史上留名的艰巨工程,被沈括称之为“一举而三役济”,那才叫有经济头脑。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四月,丁谓奉命主管复建被烧毁的皇宫。丁谓乃一介文臣,并不精通土木工程。他到现场勘察,发现有三大难题不好解决。一是取土难,大量的土方要到远郊去取;二是运输难,大批的材料只能从外地漕运到汴水,再用车马运到工地;三是大堆的垃圾要运到城外处理。预算下来,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和时间。
  丁谓琢磨了一番,想出了一个省工省力又省钱的好办法。他先让工匠们在大街上挖沟取土。没几天,大街就挖出了一条又宽又深的沟渠。然后让工匠将汴河水引进沟渠中,并用很多竹筏、木排和船只,将各种建材顺着沟渠运到宫门。宫殿竣工后,再将废墟清理出来的垃圾和废弃的建筑垃圾,回填到沟渠中,使街道平整复原。这一举措接连完成三件事解决了大问题,还省了不少钱。

家庭与生活报:宋代名臣丁谓的经济头脑
  附注:本文原载《学习时报20161212中外历史版,中国改革网、《家庭与生活报》2017年1月26日第7版新春特刊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