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0,701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日报:风姿独秀话古亭

(2016-12-30 12:28:16)
标签:

古亭

亭亭玉立

长亭

短亭

兰亭序

分类: 文苑漫笔
王兆贵

  亭字的象形,古今差别不大。古陶和金文中的亭字,下方是T形支柱,上方是伞形顶盖,形象直观,如同简笔画。到了篆文中,亭字变得苗条而又娟秀,称得上亭亭玉立。隶书、楷书以及如今的标准字,下方字符不再是T而是丁,T恤衫改为丁字裤。

 
光明日报:风姿独秀话古亭

光明日报:风姿独秀话古亭

  作为建筑设施,早期的亭子非常简陋,不过是一个蘑菇状的小棚子,其功用亦非观赏,而是供人歇脚的公共设施。到得后来,亭子的内部结构逐渐完善,外观也愈益华丽起来,但在坐落上,仍以独体建筑居多。典型的亭子通常由台基和柱础、立柱和栏杆、垂脊和檐檩、藻饰和彩绘等构成。构造简约而孑然独秀,小巧玲珑而四围洞开;宝顶朝天,引来探骊龙爪;黛瓦罗伞,疑似华盖高擎;飞檐翘楚,翼然凤舞九天;迎清风,同山林共舞;邀明月,与溪水并秀;历四季初心不改,眺八方虚位以待。

 
光明日报:风姿独秀话古亭

  正因为亭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所以很容易走进文人的视野,转换为极富美感的文化符号,游目骋怀,遐思迩想,感慨系之,或赋诗文以咏怀,或作书画以写意。几乎每座古亭的背后,都有一段风雅的故事或浪漫的传说,都有诗人留下的诗篇或名人题写的楹联。
  且不说有多少名词、成语含有亭字,也不说全国各地的名亭何其多姿秀美,何其赏心悦目,仅以诗文中涉笔亭子的那些篇章来看,就足以让我们陶醉其中,感受亭子给人带来的文化意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向被誉为散文名篇,许多人能倒背如流。据说,这座亭子是智仙禅师专为欧阳修所建,因欧阳修自号醉翁,遂以醉翁命名,并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传世佳句。王羲之的《兰亭序》,让书法爱好者追捧不已,临摹者不计其数;让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鹜,朗读者不分老幼。

 
光明日报:风姿独秀话古亭

  至于含有亭子的诗句就更多了,数不胜数,大多与亲友送别、羁旅愁思、文人雅集等情怀交织在一起。仅以李白为例,他的短诗《劳劳亭》云:“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他的菩萨蛮词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读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却将离情别恨刻画到骨子里去了。
  记得我家东厢房屋梁上,贴有一副对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小时候阅历浅,误以为“子云亭”与赵云有关,后来方知,此亭乃后世为纪念西汉辞赋、散文大家扬雄(字子云)所建。刘禹锡的《陋室铭》问世后,这两处所在就成了闻名的景点。还有不少亭子原本无名,只好以地段、地标相称,但当骚人墨客有诗文酬答后,亭名便应运而生。例如爱晚亭,便是以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命名,相传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游历此地题匾。另如“琵琶亭”出自白居易长篇乐府诗《琵琶行》,“酹江亭”出自苏东坡词句“一樽还酹江月”,“劳劳亭”亦因李白诗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而更加闻名。

 
光明日报:风姿独秀话古亭

  凤仪亭与舜帝有关,本来是取“有凤来仪”之意,遗址当在韶山。到了《三国演义》里,成了吕布与貂蝉幽会的所在,并上演了一出“梳妆掷戟”的闹剧。在浙江诸暨有座浣溪亭,亭内有前清某举人所撰“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楹联。这里距西施浣纱处不远,无疑是纪念西施的。在肥西古镇三河桃花岛上,建有一座白狐亭。相传有位书生于荆棘丛中发现一只受伤的白狐,就抱回家中精心调养,伤愈后放归山林。那只白狐为报答他的搭救之恩,就修炼成美女嫁给了他。后虽累遭劫难,却初心不改,双双以死殉情。世人有感于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便修建了这座白狐亭。
  山林苑囿中的亭子,并无客房、炊饮、马厩等配套设施,仅能供人小憩。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公共设施叫驿站,供来往信史途中食宿、更换马匹。这一处所的功能后来有所扩展,除信使外,还负责招待本邦和外籍官员及其眷属,乃至赶考的书生、流放的贬官以及押解犯人、运送贡品的差役等。再到后来,但凡旅人均可在驿站落脚,成为人在旅途的特定物像。按规制,驿站之间,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这便是供人憩息的驿亭。由于驿亭也是旅人与亲友相互道别的地方,所以称为离亭。李白词句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即由此而来。

 
光明日报:风姿独秀话古亭

  以亭命名的戏剧也很多,如,《春秋亭》《牡丹亭》《望江亭》《凤仪亭》《拜月亭》《御碑亭》等。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因是在草亭中义结金兰的,所以各地戏曲中均有“草亭结拜”的折子戏。元杂剧《西厢记》虽然不以亭命名,但其中“长亭送别”一出,则是该剧的重头戏,将崔莺莺送别张生的百结愁肠渲染到了极致。那莺莺听得道一声去也,就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就减了玉肌。可见这长亭的意象是多么煽情,一眼瞥去,相思顿起,没病没灾,人却瘦了一圈。悲催若此,夫复何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