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文摘摘转:寇准的幸与不幸

(2016-11-25 20:18:48)
标签:

寇准

王旦

丁谓

恩将仇报

往事文摘

分类: 转载收录
寇准的幸与不幸
王兆贵

往事文摘摘转:寇准的幸与不幸
  寇准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十九岁那年,与大他四岁的王旦同榜录为进士,且同朝为官,因此互称同年。寇准性情张扬,耿直率真;王旦低调内敛,胸怀大度。
  寇准心里藏不住话,曾在皇上面前数揭王旦之短,而王旦则总说寇准之长。一天,宋真宗对王旦说,你尽管常夸寇准的好处,但他却专挑你的毛病。王旦回答:“理固当然。臣居相位久了,政事缺失必然多些。寇准对陛下能无所隐瞒,可见他的忠直。这也是我所看重并保举他的原因。”由此,真宗更加赏识王旦的贤德。
  当时,王旦掌中书省,寇准掌枢密院。中书省有文送枢密院会签,寇准见不合诏令格式,就把这事捅到皇上那里,王旦因此受到责问。王旦不但没介意,还到枢密院登门检讨、致谢,并对相关办事吏员进行了责罚。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送中书省,也不合诏令格式,办事吏员高兴地呈给王旦,可王旦却令其送回枢密院更正。寇准深感愧疚,见王旦说,您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度量呢?王旦也没说什么。当寇准被免去枢密使职位后,曾托人私求王旦举他为使相(节度使、同平章事,并称于宰相)。王旦诧异地说,将相重任,岂可求得?我不接受私请。寇准不悦,深以为憾。事隔不久,皇上授予寇准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寇准入朝叩谢说,若非陛下知遇,臣哪有今日?皇上说,这是王旦力荐的结果。寇准愧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
  王旦为相期间,宾客满堂,但从不接受私人请托。经察可以交谈及素知其名者,数月后就予以召见谈话,询访四方利弊,或让他们书面呈报上来。发现才有所长者,默默记下名字。其人如果再来,就不必再见了。后人整理、修订史料时,从王旦的奏折和皇上的批阅中发现,朝廷许多栋梁之材,都是王旦举荐的。什么叫“荐贤贤于贤”,王旦就是个榜样。
  王旦病重之际,宋真宗让人用轿子将王旦抬入禁宫,忧心忡忡地对他说,爱卿万一命有不测,朕将天下大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唯明君能够选定。皇上再三询问,王旦才勉强举起笏板说,以臣愚见,莫若寇准。王旦病逝不久,真宗果然启用寇准为相。
  寇准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与自己同榜入朝的好同年。但是,这种幸运并非常有。寇准曾同丁谓交好,认为他颇有才干,屡次向李沆举荐,李沆不予任用。追问起来,李沆说,看他为人,能让他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那也不能一直压着他呀。李沆笑着说,等你将来后悔时,就会想起我的话。当初,丁谓在寇准门下供事时,对他很是恭敬,爬上了高枝后,对他一再倾轧,寇准这才佩服李沆高明的察人之识。寇准秉性刚直,说话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寇准曾同丁谓一起在中书省聚餐,丁谓见寇准的胡须上溅了些羹汤,就起身慢慢为其拂拭。寇准笑着说,参知政事乃国之大臣,是为官长擦胡须的吗?按说这不过是句玩笑话,但在丁谓看来,这是有意羞辱他,于是记恨在心,寻隙打击报复。此后的日子里,丁谓对寇准的构陷和挤兑变本加厉,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致使寇准一贬再贬,一直放逐到当时的蛮荒之地雷州。丁谓也因此为后世所诟病,斥之为“奸邪之臣”。
  寇准一生几起几落,幸与不幸交替发生,都同他遇人淑与不淑相关。遇到像王旦这样心地坦荡、宽宏大量的人,就认为他刚直不阿,有胆有识,举荐他,擢拔他;遇到像丁谓这样心地狭窄、小肚鸡肠的人,就认为他刚愎自用,不谙世故,诬陷他,打压他。那些心理阳光、坦荡正直的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能谦恭自守,公平待人,默默奉献,慎始善终;那些心理阴暗、变态畸形的人,一旦大权在握,就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多行不义,走向极端。

往事文摘摘转:寇准的幸与不幸
  附注:本文原载《学习时报》历史文化版,经夏素红推荐,《知识窗·往事文摘》2016年10月号摘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