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日报发表:张昭为何终身不得为相

(2016-11-15 19:55:20)
标签:

孙权

张昭

贤者在位

能者在职

新浪首页

分类: 人才史话
作者:王兆贵
 
  公元200年,孙策终于平定了江东,为东吴立国奠定了基业。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巩固和拓展胜利成果时,却不幸遭遇刺客重创。临终前,他把弟弟孙权托付给长史张昭辅佐。张昭不负重托,“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并开导孙权不可因悲伤误了政事,然后亲自扶孙权上马,在卫队护持下走出内廷,众人心里这才感到有了归属。正因为张昭把后事打理得停停当当,孙氏政权才得以平稳过渡。
        张昭本是江北名士,社会名流,确有管理才干,被孙策引为可资信赖的师友而备受倚重,一应军政要务都交由张昭去办理。孙策在前方开拓新领地,张昭在后方巩固根据地,两人配合默契。孙策临终前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可见他对张昭是何等信任。陈寿评价说:“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司马光评价说:“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主以下,举邦惮之。”
 

http://s6/mw690/001nrF9hzy76roaWhrT95&690


  起初,孙权拟设丞相一职,大家以为非张昭莫属,纷纷予以举荐,结果被孙权否决了,理由是,眼下正是多事之秋,统领百官责任重,并不是什么优厚待遇。首任丞相孙邵去世后,群臣又推举张昭,孙权说,我难道是舍不得这个职位给张公吗?丞相事务繁杂,他这人性情刚烈,所言若有不从,就会引起怨忿和责难,做丞相对他没好处。于是,就任用顾雍为丞相。
  按理说,张昭资深德厚又身负重托,丞相一职当之无愧,也是众望所归,孙权却先后两次否决不授,说出来的理由更像搪塞。那么,孙权内心究竟是怎么盘算的呢?
  孙权继位时才十八岁,血气方刚,好勇不羁,尤喜骑射猎虎,宴饮取乐。只要张昭在场,就会上前严词劝阻。孙权呢,慑于张昭的威严,或是当面认错,或是笑而不答,事后依旧我行我素。孙权在武昌时,临钓台饮酒大醉,让人用水酒洒群臣尽兴。张昭板起脸来一言不发,出外闷坐车内。孙权派人把张昭请回来,对他说,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而已,您生哪门子气呢?张昭说,当年纣王就是这么乐呵来着,也不以为是坏事啊。孙权默然有愧色,遂罢宴。照此看来,孙权不拜张昭为相,似乎是不愿受其管束。如果说孙权于接班之初,确有这方面的忌惮,但后来发生的事,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http://s7/mw690/001nrF9hzy76roh4aWO16&690


  张昭每次觐见,总是义正词严,曾因直言逆旨,中止上朝。后有蜀汉使者来朝,称颂本土德政,而吴下群臣无人能驳。孙权叹息说,假使张公在座,他不服也会闭嘴,怎能再自夸呢?次日,孙权派人探慰张昭,借以请见。张昭离席称谢,孙权跪以阻止。张昭坐定后,仰头说,从前太后和先主不是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想竭尽臣节以报厚恩,百年之后能有被人称道的地方,我却思虑短浅,有违旨意,自衬就此见弃,不想又蒙引见。然而我以愚钝之心事国,为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假若让我改变初心以求荣宠,这是我做不到的。孙权向他道歉,表示和解。孙权常对人说,我与张公谈事,是不敢随便的。
  孙权因公孙渊有称藩之意,拟派两位使臣到辽东拜其为燕王。张昭进谏说,公孙渊背魏后害怕讨伐,才向我示好,远来求援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他若翻脸向曹魏表白自己,派去的使臣回不来,不就取笑于天下了吗?孙权与他反复争执,张昭意向愈加恳切。孙权忍不住按着佩刀气愤地说,我对先生的礼敬,也算至诚了,你却在众臣面前数度与我作对,我曾担心克制不住自己而失计。张昭凝视着孙权说,臣虽知所言不被采纳,每每还要竭尽愚忠,实在是因为遗诏顾命,言犹在耳。说着,涕泗横流。孙权把刀丢在地上,与张昭相对而泣。事后,孙权仍派使臣去了辽东。张昭为此怄气,称病不再上朝。时隔不久,公孙渊果然杀了吴国使臣。孙权情知自己错了,数次派人探慰、致歉,可张昭就是不出来。孙权于是出宫,到张家门口喊他,被张昭辞绝了。孙权又让人在门前点火,吓唬他,张昭把门关得更紧了。孙权让人扑灭了火,在门口驻足良久。事已至此,张昭只好在儿子们的搀扶下出来相见,孙权把他载回宫中,深自克责。
 

http://s4/mw690/001nrF9hzy76rop8ypdb3&690


  孙权对张昭既然如此敬重,为何又不拜他为相呢?
  我们知道,当时的天下大势,曹操已成气候,刘表立意自守,刘备立足未稳,孙权也只是凭天堑坐领江东,三足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公元208年,曹操写信恐吓孙权说,我现有八十万水军,奉天子之命南征,将与您在吴地一道打猎。形势十分危急,张昭等人以归附朝廷、保境安民为由,劝孙权迎立曹操。尽管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居于多数,孙权仍然支持鲁肃为代表的少数主战派,果断派遣周瑜、程普等,同刘备率领的蜀军联合作战,赤壁一役大败曹军。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百官集会庆贺,张昭举笏欲赞功德,还没等他开口,孙权就抢白说,当初若依了张公您的主张,我如今已乞食于曹营了。这让张昭颇为赧颜,伏地流汗。由此可见,张昭讲正统,重名份,主张复兴汉室,促成江山一统,不符合孙权徐图大业的战略企图。孙权虽然非常敬重张昭,有时甚至不惜降尊纡贵,但在原则问题上始终不肯让步。《江表传》云:“所以不相昭者,盖以昔驳周瑜、鲁肃等议为非也。”
  再者,张昭性格倔强认死理,牛脾气上来,不撞南墙不回头,他若总揽朝政,决策走向势必偏右。不照他说的办吧,难免跟你叫劲;照他说的办吧,又会错失良机。部将甘宁来自刘表阵营,对他们的底细比较清楚,于是便向孙权献计说,刘表难成大事,黄祖年老昏聩,若要夺取荆州,可先攻占夏口。张昭以招致内乱为由极力反对,并与甘宁争执起来。孙权举杯敬酒,声援甘宁,让他不必在乎张昭所言,尽管策划西征。随后率兵攻打夏口,几经努力,最终打败了黄祖。既洗雪了杀父之仇,又占据了江北要塞,为赤壁鏖兵乃至成就帝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综上所述,孙权所以不拜张昭为相,是因为他缺乏统摄全局的宏远眼光和协调百官的宽厚胸襟。有鉴于此,孙权可以“待张昭以师傅之礼”,“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却始终不拜其为相。反观孙权起用的顾雍,担任丞相十九年,宽宏大量,外柔内刚,选贤任能,公正廉明,谨言慎行,谋无不当,封爵归第,家人不知。我国古代向有“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说法,对张昭这样忠心耿耿的老臣,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是对的,但从事业的发展壮大计议,也不可投鼠忌器,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在足球竞技场上,用人换人的直接目的,或是为了加固防线,稳打稳扎,以逸待劳,扩大战果,或是为了加长短板,争取主动,扭转颓势,转败为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胜。这样的思维逻辑和用人策略,同样适用于战场和职场。因此,就不能受制于年资、名份、面子等非理性因素,而是要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起用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事。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必须是恰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