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发表:鸭血汤与鹅肝酱

分类: 大千物语 |
文/王兆贵
南京人喜欢吃鸭子,不单是板鸭、烤鸭、酱鸭、盐水鸭,还包括鸭肝、鸭肠、鸭胗、鸭血等内脏,将这些杂碎加工洗净,放进鸭汤里,连同粉丝、豆腐泡上锅烹煮出来,再加入时蔬、调料,就成了一道风味小吃——鸭血粉丝汤。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里,几乎随处可见鸭血汤的铺面或摊点,而且不限节令,一年四季都很兴旺。鸭血汤的味道如何,看看店铺里攒动的人头就知道了;鸭血汤的名气如何,看看当年《申报》首任主笔蒋芷湘的题诗就知道了。

刚到外办那阵子,最初接待西方客人时,有位同事曾经专门叮嘱我说,到夫子庙、湖南路等地美食街用餐时,特别要向餐馆讲明,不能上与动物内脏相关的菜肴,因为他们忌讳。记得有个东欧国家电视台摄制组来访,他们见餐馆里宰杀人工养殖的食用蛇,好奇得很,就用摄像机拍下了全过程。但当活蛇胆和椒盐蛇肉端上来后,他们只是瞪大了眼睛,敬而远之。

后来,我在西方餐饮资料中发现,西方也有不少地方吃动物内脏。例如,苏格兰的“国菜”哈吉斯(Haggis),说是肉馅羊肚,其实就是羊杂碎;又如,希腊美食科科瑞特斯(Koko-retsi),是在羊肠里灌入内脏后进行烧烤;再如,英国的牛排腰子饼(Steak and kidney pie)、冰岛的羊睾丸(Sheep testis)、西班牙的羊腰子(Sheep kidney)、意大利托斯卡纳的炖煮牛肚(Trippa alla parmigiana)和西西里的猪大肠(Pig intestine)、芬兰的血饼(Pig blood cake)、瑞典的血布丁(Black pudding)、法国的鹅肝(Foie gras)等,无一不是动物内脏。地球人都知道,鹅肝酱是法国最著名的美食,现今两岸三地的超市里均有出售,也是法式餐厅的招牌菜。这道美味虽然享誉世界,但并非所有国人都能享受得来。世界上反对吃动物内脏最起劲的当属美国,可当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法案,将禁止销售鹅肝的消息传出后,加州各地却出现了争吃“最后一餐鹅肝”的现象,鹅肝价格也一路飙升,比之先前高出一倍多。


在我国民间方言中,家禽、家畜的内脏通常被称作下水或杂碎,英语和美语中杂碎(Chop suey)一词,则是经过华裔的传播后,收入牛津、柯林斯等词典的。美国饮食文化学者安德鲁·科伊,曾写过一部通俗学术读物,备述中餐在美流行始末,书名就叫《来份杂碎》。杂碎不仅在亚洲受宠,在欧美也有Fans。美国杂耍艺人埃格伯特·奥斯丁·威廉姆斯(Egbert Austin Williams)1909年创作的歌曲,开头唱道“街上有家杂碎店,里面好多白人男”。至于说杂碎是由李鸿章访美传开的,就纯属传说加戏说了。作为中餐的代名词,Chop suey在美国流行的时间,要比李鸿章访美早得多。
据了解,不吃动物内脏这一禁忌,在我国某些地区也有讲究,不能一概而论。在西方,除了在教人士外,贩卖和食用动物内脏的行为,不可避免地遭到动物保护人士的抵制和营养学家的反对。是是非非自有分说,但喜欢吃动物内脏的人却不管那么多,仍旧照吃不误。
前一篇:香港文汇报发表:秦武王好胜殒身
后一篇:光明日报:才华是如何毁掉许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