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发表:绿叶成荫子满枝

标签:
早春杏花落红成阵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寻春扬州梦 |
分类: 文苑漫笔 |
作者:王兆贵
在我国古代文人笔下,杏花总是与春天联系在一起的。春来杏花怒放,春尽杏花凋零。《西厢记》崔莺莺的那句唱词“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将才子佳人伤春情怀抒发到了极致。此情此景到了宝玉眼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宝玉因紫鹃一句玩笑话,大病了一场。这日,天气晴暖,午后犯困,袭人就劝他出去转转,免得饭后就睡,积食不化。宝玉这才靸着鞋,步出院外闲逛。走到沁芳桥一带,只见山石之后的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荫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之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宝玉就怕长大,添一岁、少一伴、落一花,都很敏感。于今见这杏树敛花就实,触及岫烟嫁人生子后,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不免对杏流泪,感伤不已。

“绿叶成荫子满枝”出自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该诗题下有叙云:“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崔君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令杜牧闲行阅奇丽,得垂髫者十余岁。后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怅而为诗。”“绿叶成荫子满枝”一语,后来就用来代指女子出嫁并生有多个孩子。宝玉的感喟,正出于此典。

杜牧随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到宣州任职期间,听说湖州风物繁华,美女如云,心向往之。湖州刺史崔君情知杜牧之意,设宴款待时,就把湖州当时的名妓都召了来,孰料杜牧过目后皆不合意。杜牧晓得湖州向有水戏之习,于是就建议说,不妨在苕溪之间搭个戏台,全州人都来看,说不定会有可意人儿。崔刺史欣然照办,准备停当后择日开演,两岸观者如堵。杜牧睃巡了半天,也无惊艳之选。快散戏时,偶然在岸边拐弯处发现一村妇领着个十来岁小女孩。杜牧一见钟情,叹为绝色。于是,便赠丝罗一箱为聘,并约定十年之后来娶,逾期自可嫁人。
谁知世事难料。其间,杜牧曾三次写信给当朝宰相,自请外放湖州。直到公元八五〇年秋,杜牧才获准出任湖州刺史。这时,离十年之约已逾四年,杜牧也四十八岁了。上任之初,就命人搜访当年许约之女,谁知对方已嫁人三载,并有了两个孩子。杜牧虽然不悦,却也怪不得人家,惋叹之余,便写下了上述《怅诗》。这事传扬开来,尤为骚人墨客津津乐道,纷纷罗致于诗文之中。如“杜牧留约”、“杜牧寻春”、“杜牧情悭”等用典,即本此而来。这段轶闻,由于浪漫得过于任性,既被文坛视作多情之旅,也被后世讥为荒唐之举。

杜牧才情过人,性情也不一般,狷介刚直,疏野狂放,既有匡时济世之志,又有寻芳猎艳之好。《唐才子传》称他“美姿容, 好歌舞, 风情颇张, 不能自遏”。说杜牧荒唐,其实并非仅此一端,他一生所到之处,无不留下风流迹。杜牧三十一岁那年,应节度使牛僧孺之邀到扬州,公务之余,纵情宴游,寻芳于花街柳巷,消遣于酒肆茶楼。《唐阙史》云:“牧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牛僧孺怕他出事,派了三十个便衣暗中随伴。两年后,杜牧赴长安供职,牛僧孺为他饯行,席间委婉劝诫说,以您的气概,在御史位子上自能驾驭通达,化险为夷,让人担忧的是您于男女风情上不够节制,恐有伤尊体。杜牧意欲辩解,得知牛僧孺保护他的真相后,深感惭愧,流泪拜谢,终身感戴。
杜牧少有逸才,下笔成咏,留诸后世的名篇佳句很多,尤以七绝著称,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如,“清明时节雨纷纷”“千里莺啼绿映红”“远上寒山石径斜”“烟笼寒水月笼沙”“青山隐隐水迢迢”“长安回望绣成堆”“银烛秋光冷画屏”等。从蒙童到翁媪,几乎入眼会意,上口能诵,提起首句,念及全篇。杜牧在扬州期间,也曾留下了许多艳辞丽句。如,“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临近晚年,也许是出于念旧,也许是出于伤怀,也许是出于追悔,也许是出于自嘲,杜牧提笔写下了众说纷纭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前一篇:光明日报:非常之大
后一篇:香港文汇报:教堂与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