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2,444
  • 关注人气:5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台晚报发表:伏天到来抓蛣蟟

(2015-07-22 09:46:19)
标签:

麦胶

烟台晚报

梢头

伏天

竹竿

分类: 记忆刷新

  蝉这小家伙,老黄县话并不叫知了,而叫“蛣蟟”(jiéliáo)。清代著名训诂学家、山东栖霞人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写道,由于方言不同,各地对蝉的发音也不同,“今黄县人谓之蛣蟟,栖霞谓之蠽蟟,顺天谓之蝍蟟,皆语声之转也”。
  每年盛夏来临,一场透雨过后,学名叫蝉蛹的蛣蟟猴就会从泥洞中钻出来,爬上距离最近的直立物体,褪去身上的“外套”,露出“探头”似的眼珠、“盔甲”似的背壳和“战袍”似的羽翅。待全身变硬后,漆黑锃亮的“飞将军”就披挂上阵了。一声试啼梢头发,便向人间告夏至。等到树上蛣蟟多了起来,独吟就会变成和鸣。有高音,有低音,有节奏,有起伏,那气势不亚于一个大型合唱团。天气越是炎热,它们叫得就越欢。待到秋风凉起来,它们也悄然告退。因此可以说,蛣蟟是最具实力的盛夏代言昆虫。
  抓蛣蟟的法子很多。可用丝网罩,可用马尾勒,可用麦胶黏,还可以用篝火诱捕。丝网是捕捉昆虫的常见工具,制作与操作简便,自不待言,后两种方法恐不多见。
  用马尾巴上的毛,做成可松可紧的套子,绑在竹竿梢头勒蛣蟟,可是个技术活。由于马尾巴上的毛纤细光滑,蛣蟟即便被触碰到了也不会警觉飞走。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凝神静气,稳住竹竿,将马尾套对准蛣蟟的翅膀,向上一推一甩,勒到其外翅根部,这只蛣蟟你就逮定了。
  用麦胶黏蛣蟟这个土办法,原以为是胶东特有的。当我读过《庄子》后方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这种方法捕蝉了。他老人家讲的那个“佝偻承蜩”的寓言,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将一捧晒干了的麦粒,含在口中反复咀嚼成稠糊状,放进水中淘净麸皮,黏黏的麦胶就做好了。然后把麦胶捏成球形,沾到竹枝梢头,插进竹竿顶端塞紧便可。麦胶的黏性很强,可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蛣蟟一旦被黏住翅膀,无论怎样挣扎,都难以逃脱。
  待到夜幕降临,最好在没有月光的黑夜,找一棵不生毛虫的大树,在树下点燃一堆篝火,然后摇动树干,被惊动的蛣蟟便会纷纷扑向火光。蛣蟟夜盲,落到地上就飞不起来了,只能原地打转转,任凭你手到擒来。喜欢昆虫烧烤的人,顺便将逮到的蛣蟟投入余火,便可尽享原生态美味,哑巴蛣蟟的味道更香一些。
  现如今,城里的孩子放暑假,时兴报名参加野外生存夏令营。送孩子去夏令营的家长,既希望孩子多一些锻炼机会,又担心他们受委屈、遭不测,或多或少有点提心吊胆。但在农村孩子看来,这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事,他们对大自然的亲和力和适应力是与生俱来的。

烟台晚报发表:伏天到来抓蛣蟟
  附注:本文发表在《烟台晚报2015722烟台街副刊,责任编辑王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