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发表:绳墨与贪墨

标签:
宣宗绳墨杨士奇都察院杨荣 |
分类: 史海漫游 |
过去木工做活儿,离不开墨斗。冯梦龙在其所著《山歌》中,辑录有一首[桂枝儿]咏道:“墨斗儿,手段高,能收能放,长便长,短便短,随你商量,来也正,去也正,毫无偏向,本是个直苗苗好性子,休认做黑漆漆歹心肠,你若有一线儿邪曲也,瞒不得他的谎。”墨斗的功用在于绳之以墨,界定直线。后来,人们便把“绳墨”比喻为规矩或法度,用“引绳切墨”来比喻执法刚直不阿。“贪墨”一词源于《左传》:“贪以败官为墨”,代指贪官污吏及其行为。掌管绳墨者却又贪墨,这叫执法枉法,按例罪加一等。
明朝有个叫刘观的人,洪武十三年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是主管中央监察事务的高官。这人虽为进士出身,却有才无德,曾两度获罪入狱。官复原职后,仍旧贪赃枉法,无所顾忌,将督察系统的官员都带坏了。
宣宗即位后,发现贪腐之风在都察院和军队中表现尤为突出,于是就找来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等质询。宣宗说,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是什么原因呢?杨士奇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如今更为严重。杨荣则说,永乐时,还没有超过兵部尚书方宾的。宣宗问,如今谁最严重?杨荣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替任刘观之职?杨士奇、杨荣向宣宗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并涉及到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之事。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并在其家中查抄出大量黄金、珠宝、字画、布疋等高档物品。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为恼怒,出示了他曾受贿达千金之据。刘观这才认罪伏法,入狱听候审理发落。第二年,刘观随同其子刘辐贬谪从军,后来客死辽东。
顾佐向以清廉著称,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他在永乐朝就得罪过不少权贵,后被贬斥。如今执掌都察院正当其用,一场宣德年间的廉政风暴就这样应时而起,一直持续到正统年间。那些贪赃枉法官员纷纷落马,顾佐也因此迎来无数诘难和诬陷,但都被宣宗顶了回去。与此同时,宣宗还着手对都察院、都督府系统进行整饬,通过清洗和换血,御史队伍变得比更加干练,军事系统的腐败现象也有所遏制。经过数年整治,官场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宣德七年,宣宗在听了杨士奇的奏报后说,当初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后人评价说,宣宗时期对于官吏的查纠不仅超过了仁宗,而且超过了永乐,甚至直逼洪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