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58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文汇报发表:金元时期的流行歌曲

(2015-03-18 10:24:12)
标签:

文化

散曲

王谢

金元

宋词

分类: 文苑漫笔

金元时期的流行歌曲

 

  自宋代以来,文学评论界向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论,意思是说,诗以庄正为雅,词以婉媚见长,曲以诙谐取胜。因为诗多应制而作,非庄无以言志;词多寄调而填,非媚无以抒情;曲多合乐而歌,非谐无以娱众。例如,同样是索梦前尘、慨叹兴亡,描述金陵怀古的唐诗、宋词、元曲各擅胜场。
  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含蓄深沉,余味隽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七绝,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展现在无涯过客面前。看起来都是寻常景致,但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穿越背后,蕴涵着多少岁月流变、世事沧桑啊!唐诗的庄重、凝练与隽永,在这首七绝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北宋贺铸的《台城游》,笔触空灵,温婉悲凉: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这首水调歌头,将刘禹锡和杜牧的诗句化入词作,却衔接无痕,有的只是凄清冷寂的画面和吊古伤今之情,豪放大气之中不废婉约清丽,这正是宋词的主要艺术特征。
  元代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中那只飞来飞去的燕子,也是从刘禹锡那里借来,背景也还是乌衣巷口、王谢堂前,只是多了见兴说亡的灵性,给人以直抒胸臆、阅尽沧桑之感: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这三首作品的关键词都有乌衣、王谢,使得我们可以在相同的题材和语境下趋近比对,更易看出这三种文学样式的艺术个性。
  “诗庄、词媚、曲谐”之论,不过是至简至约的概括,具体而微则不尽然。诗也有庄有谐,词也有婉有豪,曲也有谑有雅。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璧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虽说简明易懂,通俗流畅,但却意味深长,足够经典。他的那首〔越调·小桃红·淮安道中〕,则更是典雅清丽,胜似诗词:一篙新水绿于蓝,柳岸渔灯暗,桥畔寻诗驻时暂。散晴岚,依微半幅云烟淡。杨花乱糁,扁舟初缆,风景似江南。
  在我国古典文学领域,向以尚雅为正统,通俗文字难登大雅之堂。金元入主中原后,这种局面逐渐打破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番曲”“胡乐”开始流行,进而成为唱遍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散曲中尽管不乏典雅之作,但较之唐诗宋词,用语更加通俗,韵律更加自由,表达更加流畅,形成了俗中带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更适合展露风情,表达时事,针砭世相,读来如同市井坊间说唱,因而更加贴近大众,贴近现实,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赵朴初先生曾写过一组散曲,借古喻今,极尽风趣,毛泽东主席读后不由得击节赞赏。当这组散曲以《某公三哭》为题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一时间广为传诵,令人至今记忆尤深。
  从词与曲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来看,散曲的句式与宋词相类,长短不一,错落有致,不同的是标题元素中多了一项调式。散曲如同民间小调,可以说是宋词的通俗版。如贯云石的〔中吕·红绣鞋·闺情〕: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再闰一更儿妨甚么!
  难为他怎么想来!历法中只有闰年闰月,哪里有闰更的呢?可就是这样一句俏皮话,将欢娱嫌夜短的心情刻画殆尽。
  更通俗一些的毫无文采藻饰,简直就是顺口溜。如无名氏的〔正宫·塞鸿秋·村夫饮〕: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甚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读来何等质朴,何等畅快,但凡识字的人都能看懂。
  散曲直率而又泼辣,更适合于讽刺小品的创作。如无名氏的〔中吕·朝天子·志感〕开篇直书: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曲中讽喻的那些浇薄世情,于今看来仍然具有现实的批判价值。
  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离亭宴带歇指煞〕则雅俗兼备,情韵俱足,数落世风之余,寄情山水田园之乐,颇有一些狂放意气:蛩吟罢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作者 王兆贵)

香港文汇报发表:金元时期的流行歌曲

  附注:本文发表在香港《文汇报》2015年3月18日文汇园副刊,责任编辑张岳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