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福报发表:“沆瀣一气”是笑谈

(2015-01-15 09:18:47)
标签:

沆瀣一气

餐霞饮瀣

福报

轻举远游

冤案

分类: 史海漫游

“沆瀣一气”是笑谈

 

  由于相沿成习的历史误读,加之成语词典的误导,人们一向把“沆瀣一气”看作是“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其实,这不过是由笑谈铸成的一桩冤案。
  “沆”与“瀣”都与水有关,合称为秋天夜半生成的水气,即白色的霭。古时把白露喻为“玉瀣”,明李东阳《烧丹灶赋》:“玉瀣荐爽,金飇汛尘。”“玉瀣”也是美酒名,宋陆游《鹧鸪天》:“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楚辞》云:“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解释说:“屈原忧极,故有轻举远游、餐霞饮瀣之赋。”在古人的心目中,“餐霞饮瀣”是神仙过的日子,超尘脱俗的“沆瀣”,怎么可能是臭气呢?
  成语“沆瀣一气”源于《南部新书》,是宋代学者钱易在该书戊集中讲述的一件科场轶事。唐僖宗乾符二年,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崔沆任主考官,录取了一名叫崔瀣考生。由于考官与考生都姓崔,且一名曰“沆”,一名曰“瀣”,很自然就激发了好事者的谈兴,于是便打趣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本来只是一种巧合,客观上也无舞弊之故意,但语言的传播自有其约定俗成的惯性,传扬日久,“沆瀣一气”就从玩笑话变成了含有贬义的成语。如今看来,这即使不是一件冤案,也是因巧合而引起的误读和讹传。这也警示我们,酒后谈资、坊间笑料、小道消息一类的传言,有时极具杀伤力,从来不可小觑。

人间福报发表:“沆瀣一气”是笑谈

 

  附注:本文发表在《人间福报》2015115纵横古今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