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3,919
  • 关注人气:5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福报发表:穿越时空的抛砖引玉

(2014-08-02 13:11:20)
标签:

文化

历史

佛学

人间福报

抛砖引玉

分类: 语林漫步

穿越时空的抛砖引玉

 

  唐人常建,虽有诗名,但总以为自己赶不上赵嘏。当他得知赵嘏要到姑苏游玩,觉得这是向赵嘏学习的好机会,就在赵嘏必去的灵岩寺预先题下两句诗:「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赵嘏到来后,见庙墙上题诗不完整,就补写了两行:「闻说春来倍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后来,人们便把常建的做法叫作「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粗陋的见解或文字,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其实,上述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常建与赵嘏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常建是公元七二七年进士,赵嘏是八四二年进士;赵嘏追忆常建可以成立;但说常建想向一百年后的赵嘏学习,此「砖」穿越了一个世纪后,才引来赵嘏的「玉」,岂不荒唐?
  据《全唐诗》载,故事中提到四句诗为白居易所作,与常建、赵嘏无涉。但是,虚构故事并不妨碍「抛砖引玉」作为成语的使用,且在此后的朝代均有典故出证。
  据宋真宗年间高僧释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记载,一天晚上,赵州观音院僧众参禅,赵州从谂禅师宣布:「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
  这时,就有个僧人出来参拜,赵州说,「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意思是说,我原想抛砖引玉,哪知引来一块土坯。赵州这话是什么机锋,历来参悟不一。
  「抛砖引玉」在诗词曲语和小说中,使用频率较高。
  如,宋代王令的长诗〈束徽之索〉有云:「勉为瓦砖投,幸有珠玉报。」这两句也应看作是「抛砖引玉」的化用。
  再如,元代维吾尔族散曲家贯云石,在其套曲《越调?斗鹌鹑?佳偶?金蕉叶》中写道:「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愿足;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
  又如,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十八回,其中有位紫衣女子说道:「方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另外,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十六计》,将「抛砖引玉」作为诱敌之法,自成一计。其中例举了楚军扮作樵夫打柴,以「引蛇出洞」之计从而智取绞城,和孙膑减灶灭庞涓两个经典战例。

人间福报发表:穿越时空的抛砖引玉
  附注:本文发表在《人间福报》2014年7月28日纵橫古今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