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沙晚报发表:当爱成为习惯

(2013-05-30 10:12:47)
标签:

原创文稿

长沙晚报

爱心无价

恋情维护

人生感悟

分类: 人生漫谈

当爱成为习惯

作者 王兆贵 

 

  有个热恋中的女孩,男友一直宠着她,每晚都要发一短信,道个晚安。初期,女孩感到很温馨,每次都回复,然后安然入睡。时间稍长,新鲜劲过了,女孩有点麻木了,就爽性不回了。男孩觉察到女友嫌烦了,发了几次就不发了。清静下来,倒也没什么不好。过了些日子,女孩失眠了,却不知何故。细思量,她知道是什么原因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浮上她的心头:当爱变成习惯。
  当爱成为习惯,人们往往浑然不觉,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比如,长辈的提醒、老师的告诫、父母的唠叨、夫妻间的叮咛、恋人间的牵挂等。最常见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唠叨。人人都说,孩子是娘的心头肉。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不含丁点功利因素。母爱的伟大,也正在这里。尽管有“养儿防老”的说法,那也只是从家庭伦理角度阐发的孝道,是社会化了的俗谚口碑,做父母的惟有祈盼子女平安,很少希望回报。
  因为爱,母亲对孩子的衣食住行时刻放在心上,生怕有不周到之处,总是唠唠叨叨,反复叮咛。孩子再大,在母亲眼中也是孩子,是远也忧,近也忧,所以这种唠叨也就无休无止。孩子在身边,担心没出息;孩子要远行,又担心没人照顾。《儿行千里》这首歌开始就唱到: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心头。听来,令人感动。
  当爱成为习惯时,你可以淡然,却不可以厌烦,更不可以有逆反心理。有些年轻人,在家时,厌烦父母的唠叨,到外地工作后,听不到父母的唠叨后,又感到不习惯了。人间之爱成为常态后,会给人以平淡的感觉,关键在于你能否作换位思考。当你做了父母之后,为什么就能体谅长辈的苦心?因为经历和角色都变了,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到那时,恐怕又轮到你对自己的子女唠叨了。
  恋人之间也是这样,起初哪怕是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件小小的礼物、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和举动,都会令你心动,令你陶醉,美在脸上,喜在心里。但当热恋过后,特别是进入“围城”之后,这一切都不再新鲜,不再浪漫,殷勤关照多了,甚至会感到腻烦。造成夫妻反目的不会是家国大事,而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是情感生活的细节。进入“围城”的男女一定要明白,培育一段恋情很难,珍惜和维护已有的恋情更难,而毁掉一段恋情却很容易。当你失去了再挽回就来不及了。即便来得及,那味儿也变了,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呢?
  亲友之爱也好,恋人之爱也好,不论哪一种爱,时日久了,就会成为习惯。成为习惯的爱,归于常态,归于平淡,虽然不再令人感动,但却殷殷地传达着真爱,维系着亲情。所以,我们都要常怀感恩之心,不舍念旧之情,尤其不能漠视和冷对那些成为习惯的爱。

长沙晚报发表:当爱成为习惯

 

  附注:本文发表在《长沙晚报》湖湘文苑,责任编辑奉荣梅。

    最近看了读者公众号上署名宁静致远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作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对你好的人都是出于爱,而不是义务。习惯了得到之后便忘记了感恩,一次又一次,再滚烫的心也会变凉。就像李宫俊诗中写的:你的理所当然,让我感到心寒。这个世界的好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应该心怀感激。当你把这些好当作理所当然,甚至还过度索取的时候,那这样的好也就会结束了。人的一生中,真的没有谁有义务对你好。不要把别人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理所应当要帮你的。不管是父母、亲人、朋友还是爱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别人对你好,不是一定要有所回报,但至少要让别人感到,他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能腾出手来温暖你的人,多么难得。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没有人会永远用炙热的心温暖你冰冷的脸。不要等到寒了心,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