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望幸福,不诉忧伤

标签:
极致不近生香成香多人 |
分类: 奇文共赏 |
浅望幸福
其实,不是没有伤,也不是没有痛,或许经历的太多,心,才渐渐学会了坚强。深信:明媚着,便是快乐;快乐着,便是温暖。
这个秋天,是素雅的洁净,蓝天因为少雨而愈发的明丽高远。盈一怀恬静,漫步于闲散,一地花凉,便于浅笑中,静好岁月的沉香。
思念,是灵魂深处的蛊,总在不经意间,悄悄爬上心灵深处的晓月眉弯。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情,或浓或淡,不近不远,却永远无法遗忘;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伤,或深或浅,若隐若现,却永远属于珍藏。
“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一些浪漫,就在惬意中悠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些思念,就在宁馨中温软;“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一些缱绻,就在哀怨中缠绵……
其实,不是没有伤,也不是没有痛,红尘俗世,孰无烦恼?或许,经历的太多,心,才渐渐学会了坚强。
关于记忆,浅笑嫣然;关于憧憬,郁郁葱葱。携一缕清风,品山高水长;秉一烛书案,剪西窗夜话。轻拾岁月,那些击节而舞的韵,那些踏水而来的歌,那些懵懵懂懂的情,那些挥之不去的念,终是穿过经年的栅栏,淡然成回眸一笑,洇染了云卷云舒。
浅望幸福,把一切无法遗忘的交给时间去淡忘,把一切不能卸下的交给风儿去抚慰。因为深深知道:这世界上,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风景;痛得最深的,总是沧桑的心。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含泪的微笑,但微笑,总可以让心洒满阳光。岁月流转,经年彳亍,有许多事,记住了,并不代表永恒;忘记了,也并不代表没发生。人生,漂泊的是脚步,成熟的是心灵,挥一挥衣袖,才能学会让一切云淡风轻。
穿行于风尘俗世,轻吟着平仄流年,善于在淡淡的疼痛中寻找真实的自我,于轻舞霓裳处倾听灵魂的呼唤,那些灵魂彻悟的时光,何尝不是一场生命极致的绽放?
浅望幸福,不诉忧伤,红尘三千,不道惆怅,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用一眸恬淡诠释人生,用一份理解妥贴宽容,纵使身旁荆棘丛生,亦相信:风雨后,总会有云开月朗。不以苦和乐而患得患失,不以悲和喜而止步不前,默守心中的一份美丽,静听岁月低吟浅唱。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一壶淡茶,仍品恬淡生香。经年一笑,取一份随意,前行。
因为深信:明媚着,便是快乐;快乐着,便是温暖。
浅望幸福,让自己深深懂得:经年中,总有些故事属于曾经,总有些思绪随风。很多人,很多事,走过了,离开了,就让它成为风景。在人生黑白交错的背景里,画一笔领悟,书一笔珍重,抑或安静,抑或淡然。学会浅行,学会释重。心,只有经历过,才会坚强;生命,只有承受过,才会厚重。
浅望幸福,让自己深深懂得:岁月中,生命若歌,起伏跌宕,声起声落,我们每个人都是歌者;浮华尘世,生命如茶,或浓或淡,或苦或甜,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纵使我们无法把握未来,但至少我们可以左右现在。
倚一抹阳光,绽放微笑,将平日里那些忙碌折叠成舒缓,暂且携了清风,携了浪漫,随眸光去放牧思想。一种幸福,不是在尘间,而是在心里。
时光荏苒,若水穿尘,回眸处,岁月静好;向前看,繁华依旧。
画一笔领悟,书一笔珍重,淡笺素语,墨韵成香。浅望幸福,不诉忧伤。
博导征婚体现价值观回归
前不久,南京大学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报纸上做了半版征婚启事,用中、英、俄、德语四国语言,交织表达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他渊博的学识,强大的学术背景以及“不凡呈现”,瞬间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强势围观。
这位博导的征婚之所以让人感觉强势,一方面是因为征婚启事中多国语言交织,文艺、古典混搭,让人生出“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另一方面,恐怕还是因为,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人追求爱情的那份纯粹。
在当下动不动以房子、车子、婆媳关系为对话中心的相亲语境下,突然有一个人开口就谈他的运动爱好、旅行情趣、生活梦想和人生追求,目标直指“爱情至上”,这难道不是给如今的相亲对话体吹进了一股清风吗?
按照现在的相亲逻辑,很多人也许会在意:为什么一个生活拥有品质和情趣,经济基础、学识修养兼具的优质男,却在现实中被“剩下”了?但现实就是这样,现代社会就是这样一个陌生人社会,它的最显著特征是经济、契约逻辑,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加班、一起领工资,之后各回各家,各过各的生活。南大这位博导也承认,同事间交往不多,生活、社会圈子始终很小,是终身大事被拖下来的原因之一。
上述博导遇到的问题,也是当下大都市里大多数剩男、剩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从某种层面来说,早婚、晚婚或是不婚,是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就像该博导自己所说,他之前的人生也充满了各种精彩,很难说哪一种更好,哪一种不合适,每一种人生都值得期待。
那么,当我们谈论征婚时,我们究竟该谈些什么?美国有一档征婚节目叫《执子之手》,在相亲时,男女嘉宾几乎没有人去问对方的收入,而更多看重性格、爱好和梦想。反观我国电视上火热的各种征婚节目,设置的标准议题多是收入、房子以及女友和母亲掉水里先救谁之类的话题。
可以说,相亲时的主导观念,其实就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铺陈。我们不否认经济基础对爱情“上层建筑”的影响,但这并不应该成为衡量爱情、婚姻的主要因素,更不能成为一种价值取向。不管是谈情说爱,还是谈追求、说梦想,最后都会回到一个主旨,那就是“家庭第一、爱情至上”。
因为爱情,才能拥有婚姻。只有先拥有了人格的独立自省与感情的纯粹,才能真正做到诚意先行。因此,征婚博导的“征婚style”,真的一点也不另类,他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环境下,谈了一个正确的话题。而让他显得不另类的唯一办法,就是更多人跟他一样,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价值观。
(来源:光明网作者:李妍)
征婚启事摘登
余素无大志,亦不求闻达。生平所愿,无非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livelifetothefullestexte
就让我诚实地说吧,如同发展是硬道理一样,漂亮其实也是硬道理——beautifulisgood,morebeautifulisevenbette
名人征婚启事
当年,编剧陈玉慧从德国回到我国台湾,迟迟找不到合适伴侣,她在“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分别刊载征婚启事。先后有108位应征者与她联系,后来陈玉慧将这期间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名为《征婚启事》。最终,陈玉慧并未在台湾找到伴侣,回到德国后却邂逅了意中人。她回忆说,“我在几乎放弃结婚的想法时,在影院门口认识了个跟我一样去看电影的人,几天后便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