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从门卫说到门神

标签:
香港文汇报发表门卫门神门房门禁 |
分类: 史海漫游 |

京城一大学副院长驱车到另一所大学授课,由于事先没有办理相关证件而被门卫拒绝。事后,这位副院长在微博上感叹说,这所大学的保安好牛啊,他以为是在保卫中南海啊?由此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学校园到底要不要设防,这是可以讨论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支持那位门卫,忠于职守并没有错,该牛的时候就要牛。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谁。再说啦,保卫中南海与保卫大学有本质的区别吗?
门卫制度以及门卫这个行当,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说最早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具体源于何时,很难确切考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先有门户,后有门卫,至少是同时产生的。大一点的地方,如城堡、宫廷、关隘、要冲等,小一点的地方,如庄园、大院、官衙、府邸等,都要设置门卫。像唐代名将郭子仪那样,敞开府门,任人进出,史上并不多见。老子当年骑着一头青牛过函谷关,就曾与史称关尹的门卫打过交道,为此还成就了一段佳话,这在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出关》中描述得颇为有趣。
门卫在我国古代还曾作为官职,如隋、唐、宋的左右监门卫,金代的门卫则是正六品武官。通俗地说,门卫就是看门的、把门的工作人员。在今天,军事部门、要害部门的门卫通常叫门岗或哨兵,非军事、要害部门的门卫通常叫保安。在过去,也曾俗称为门禁、门丁、门卒、门房、门人、门子等。但是,在《红楼梦》中,那个开导应天府尹贾雨村并传授护官符的小沙弥,虽然也叫门子,却并非看门人,而是指官衙中侍侯官员的差役。这“门子”比起那“门子”更有“门子”,因而神通也更为广大。
另外,绿茵场上的守门员,其实也可以看作是门卫,只不过他拦挡的是球而不是人。一名优秀的足球守门员,通常会被球迷们誉为“门神”。门神这差事,说白了,就是神话了的门卫。据民俗资料显示,我国的门神从远古走来,阵容不断扩充,队伍愈益庞大,到了明清已有六十多位,除了神荼、郁垒这两位祖宗级的门神外,其中大部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真人。如秦叔宝、尉迟恭、马超、马岱、孟良、焦赞、孙膑、庞涓、周仓、关平、扶苏、蒙恬、裴元庆、李元霸、薛仁贵、徐茂功、包公、海瑞、温峤、岳飞、韩世忠、梁红玉、赵云、文天祥等等。
民间最早的门神,见于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鬼门关”的说法也由此而来,神荼、郁垒也因此被人们奉为驱除恶鬼的守护神。歌剧《白毛女》中有段唱词,咏唱的正是门神的形象: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哼、哈二将作为门神,出自佛教《宝积经》。该书记载,手执金刚杵的哼哈二将,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哼将原名郑伦,他从度厄真人那里学到一种称为“窍中二气”的法术。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喷出两道白光,并伴有洪钟般巨响,强敌应声为之毙命。哈将原名陈奇,腹内修炼有一道黄气。只要张口哈气,同样勾魂摄魄,一招即可制敌于死地。到了《封神演义》中,哼哈二将被推演得更加神奇,有诗为证:“黄气无声能覆将,白光有影更擒兵;须知妙法无先后,大难来时命自倾。”
还有一套门神画的是秦琼和尉迟恭。关于这两位武将成为门神的传说很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记载,小说《西游记》中有描述,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也有演义。大意是说,李世民早年征战沙场,杀人无数,尤其是玄武门之变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即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噩梦不断,寝席难安。秦叔宝得知此事后,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太宗欣然应允,是夜果然无事。自此尔后,两位将军夜夜守护。太宗体念他们夜夜值守,过于辛苦,就命画工绘制两人画像,悬挂寝宫两侧,结果同样灵验。这件事传到民间,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年画中的门神。
话又说回来,门神只是一种象征,寄托着人们驱邪避害的良好愿望,而门卫却是现实中的一个职业。他们的形象与门神不尽相同,有善有恶,有褒有贬,自古以来备受争议。忠于职守、刚正不阿者有之,仗势刁难、敲诈勒索者有之。在我国古代,大户人家的门房通常是不好惹的,素有“宰相家院七品官”之谓。这说明,门卫的地位是依衙门的大小或主人身份的高低而定的。客人来公门侯府办事或是拜见主人,首先要过门房这一关,免不了塞些散金碎银,或是送上一份薄礼予以打点。《红楼梦》第六十回中,贾府厨役柳家的哥哥是荣国府的门房,当差时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由此可见,在古代,只要不是敲诈勒索,门房收门礼是通例,很正常。
到了现代社会,你要进入一家有围墙的机构(单位),不论这家机构(单位)是大是小,门槛是高是低,也不论你是公干还是私事,同样要首先通过门卫。但是,如今门卫比过去宽松多了,也毋须贿赂,手续大多比较简单。规范一点的通常要经过询问、应答、出示证件、例行登记,有的还要通报会见人许可后才放行。对这种“通关程式”司空见惯并有应付经验的人,却可以免除询问、应答等一系列麻烦,大摇大摆过关,如入无人之境。有一些门卫,你若把他当作一回事,他也把你当作一回事,盘查个没完没了。你若不屑一顾,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往里走,他反倒不闻不问了。除非在非常时期或有非常情况,这样的经验总是管用的。在国外也许行不通,在国内还是屡试不爽的。
让人不爽的是,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等级观念依然左右人们的眼光。门卫在今天尽管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职业,但其地位并没有与其他行业完全平等。有不少所谓高等的人,仍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比较低下的职业,称之为“看门的”而不予尊重,如若发生争执,可以大声呵斥甚至谩骂。可悲的是,有些门卫也没有跳出这种看人下菜的陋习。对貌似尊贵的人则高看,低声下气;对外表贫贱的人,则颐指气使。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傅吉祥被高尔夫球场的保安强行带走,是因为看他不像是高消费阶层人士。作为门卫,当然要忠于职守。但是,再负责任的门卫,经过岁月的打磨下心理也会钝化。他们被录用之初,通常是严防死守,盘查起来,毫不容情。这样下来,固然也能拦住少数行为不轨之人,但也因为过于严格而得罪许多守规矩的人,并为此遭受诘难和叱责。特别是那些动辄耍横的主儿,反诘起来得理不饶人,局面火爆,不好收拾,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久而久之,便不敢轻易盘查,就只好凭经验、看脸色行事。(王兆贵)
前一篇:多家媒体转载:放心与放手
后一篇:【发表文稿】2012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