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报:被日志了的君王

(2010-06-30 17:58:18)
标签:

原创文稿

长河短章

读史札记

随笔杂谈

大公报发表

分类: 史海漫游

“被日志”了的君王


  在我国古代,朝廷里除设有专门监察机构外,还活跃着一群被后世称为“谏官”的人,对至高无上的君王进行抗辩性劝谏。这些人不一定是拾遗、补阙、司谏、正言、谏议大夫之类的专职官员,而是包括所有文武官吏,甚至可以是有机会与君王说上话的平民。例如,那个冒死劝停赵简子攻打齐国的公卢,就是一个身披铠甲的士兵。这个士兵不仅有勇,敢当面讥笑赵简子,而且有谋,说了个逗乐的段子就让赵简子引咎自省、罢兵回国了(详见附录《公卢讽赵简子》)。
  这样的监督方式属于正面的、显性的,其力度的大小取决于当朝典制的刚柔,也取决于君王是否专断、能否从谏如流。还有一种监督方式则是侧面的、潜在的,这就是所谓的“以史制君”的史官制度。早在商周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史官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后来便沿袭下来,形成惯例。到了汉代,这种逐日记录君王言行的原始簿册,有了个正式名称叫“起居注”,通俗地说就是日志。不过,这日志并非君王自愿,而是史官恪尽职守记下来的,且规定君王不得查阅本人日志。君王们虽然觉得很不自在,但在史有先例不可违的约束下,也只好“被日志”了。一次,宋太祖罢朝后闷闷不乐了好一会儿,内侍王继恩请问他为何,太祖说,早朝时在前殿为指挥一事,偶然出了点差错,史官必然会记下来,所以不痛快。其实,帝王也好,将相也好,普通人也好,只要自己的德行是阳光的,是不怕“被阳光”的。
  把为君王记录起居注的人看成是“隐形谏官”,是很有道理的。他们的权力虽然不能说神圣不可侵犯,但却是相对独立的,受到朝野舆论的广泛认可和尊重。他们的职责不是当面劝诫,也毋须犯颜直谏,而是在不谗主、不媚俗、不表态、不评论的前提下,背靠背地对君王的一言一行进行原始记录。“被日志”了的君王想看又不能看,更不可干预、问罪、杀史官,否则就会被舆论认为是逆天不道之举。这种原始记录,势必会对君王形成潜在的心理压力,因耽惧“秽行彰于一朝,恶名披于千载”而有所顾忌。李世民登基以后,“玄武门之变”的是是非非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更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史官如何记载这件事。大约是贞观中期,李世民曾以“知过失引以为戒”为借口,转弯抹角地向褚遂良提出要看起居注,被褚遂良以史无先例为由严词拒绝了。
  在商周以来形成的君王伦理观念中,特别强调人主当“以德配天”。天子作为上天在人间的代表,一言一行必须符合上天的法度,否则会遭天谴。在我国古代,文字具有通神的能力,史官的记录也被看成是上天言事的神圣方式,从而就能在某种程度上以天的名义对统治者实施监督和制约。这也是君王为何会忌惮史官的一个初始的也是重要的原因。当然,让这种约束成为可能,并形成史官独立的监督机制,在于长期以来累积起来的传统力量。前代特别是以礼仪闻名的商周,他们所成就的基业,所推崇的伦理,都可能会被后世所继承,并成为必须效法的范式。正是这种看似无形却事实存在的古训累积,使得史官的职权受到有效的尊崇和保护,同时也使得君王们因潜在的压力而谨言慎行。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固,在起居注面前,史官能否秉笔直书,君王能否遵从约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品质。尽管也有史官面对强势的君王未能守住阵地,发生过起居注被查阅和修改的情形,甚至越到后期越走样,越废弛,但从历史全貌来看,起居注在修史、制君上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附录:公卢讽赵简子

  【原文】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宿笑。”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译文】赵简子欲出兵攻打齐国,命令军中有敢劝谏的人一律处死。有个披铠甲的武士叫公卢,看着赵简子大笑。简子问:“你笑什么?”公卢回答:“我想起了隔夜的笑料。”赵简子说:“你能说出理由就算了,说不出就处死你。”公卢说:“采桑季节,我邻家夫妻都下田干活。丈夫见一采桑女就去追,没有追到就回来了。他妻子一怒之下也走了。我笑他两头落空。”赵简子说:“现今我若因攻打别国而失去本国,那是我的失职!”于是下令退兵。

 

大公报:被日志了的君王
    附注:本文发表在香港《大公报》2010年6月30日 大公园副刊,责任编辑孙嘉萍。《西部时报》7月16日C3历史版、中新网中华网环球网人民网大洋网大旗网中国战略网振华军事网临汾新闻网雅虎文化TOM故事汇IDO社区历史千年欧浪网社交网北青网故事大王中国保教网新华网浙江频道星际园读我网中国人物热点新闻同城生活新浪论坛天地网习古堂国学网等媒体予以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