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人文/历史随笔杂谈新民晚报发表 |
分类: 文苑漫笔 |
我来南方也有三十多年了,难得看到如此洋洋洒洒的大雪下个不停。看着窗外飘舞飞扬的雪花,不由得想起了古代人“扫雪烹茶”的情景。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青梅煮酒,腊雪煎茶”,历来是骚人墨客文思涌动的绝佳意境。古人把雨称作“无根之水”,这大约是化用了佛家的理念,意思是清净的水。古人又把雪称作“雨之子”,那就更加洁净了。用雪水烹茶,其品味自然非同一般,因而也就成为古人格外青睐的一大清修。
“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古时工业不发达,天空大气没受到污染,所以雨水、雪水要比今天所见的雨水、雪水洁净得多。近代科学分析证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古人用“天水”煎茶,是与科学分析的结果相符合的。现今大气污染严重,就连纯净的雪花也难以洁身自好,哪里还能再现古人“掬雪烹茶”的韵味?不过,如果这雪连续下过几天后,扫取最上层新雪烹茶还是纯净的。
如果把回归自然称为绿色生活,那么,我们的祖先则是世界上最懂得享用绿色生活的了。不论在古诗文还是古书画中,你都可以领略到这样的情景:天降六出,漫天皆白,约三两同道,就座于四角亭下,唤一二小童,掬几捧新雪入壶,待嫩火煮沸后,撒下一撮尚品花茶,醇香喷鼻喉,热气入肺腑,一边赏雪,一边品茗。此情此景,此风此韵,真可谓饮中之极致了。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竟然是她五年前扫取并窖藏的梅花雪。落在梅花上的雪,别有一番香寒之气,用来烹茶,分外甘冽、醇厚。饮茶用水到了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水准是多么的超凡脱俗了,即便是自诩以茶道见长的日本人也是望尘莫及的。
古往今来,在我国最受人们欢迎、最为普及的饮料是茶叶。茶的本性与功用,符合于中华民族平和实在、谦诚相处、重情好客的民族精神。有人将我们先人提倡的“茶德”,概括为“理、敬、清、融”四个字。理者,理智和气;敬者,敬茶示礼;清者,清廉自况;融者,融洽和睦。赏雪品茶,反映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也是人们借以修身养性的美好象征。雪之冰清玉洁,可以照拂人性;茶之简约纯朴,可以印证人品;赏雪品茶,可以净化人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