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58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民晚报:扫将新雪烹香茶

(2008-01-28 13:10:46)
标签:

文学/原创

人文/历史

随笔杂谈

新民晚报发表

分类: 文苑漫笔

扫将新雪烹香茶

 

新民晚报:扫将新雪烹香茶
 

  我来南方也有三十多年了,难得看到如此洋洋洒洒的大雪下个不停。看着窗外飘舞飞扬的雪花,不由得想起了古代人“扫雪烹茶”的情景。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青梅煮酒,腊雪煎茶”,历来是骚人墨客文思涌动的绝佳意境。古人把雨称作“无根之水”,这大约是化用了佛家的理念,意思是清净的水。古人又把雪称作“雨之子”,那就更加洁净了。用雪水烹茶,其品味自然非同一般,因而也就成为古人格外青睐的一大清修。
  “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古时工业不发达,天空大气没受到污染,所以雨水、雪水要比今天所见的雨水、雪水洁净得多。近代科学分析证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古人用“天水”煎茶,是与科学分析的结果相符合的。现今大气污染严重,就连纯净的雪花也难以洁身自好,哪里还能再现古人“掬雪烹茶”的韵味?不过,如果这雪连续下过几天后,扫取最上层新雪烹茶还是纯净的。
  如果把回归自然称为绿色生活,那么,我们的祖先则是世界上最懂得享用绿色生活的了。不论在古诗文还是古书画中,你都可以领略到这样的情景:天降六出,漫天皆白,约三两同道,就座于四角亭下,唤一二小童,掬几捧新雪入壶,待嫩火煮沸后,撒下一撮尚品花茶,醇香喷鼻喉,热气入肺腑,一边赏雪,一边品茗。此情此景,此风此韵,真可谓饮中之极致了。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竟然是她五年前扫取并窖藏的梅花雪。落在梅花上的雪,别有一番香寒之气,用来烹茶,分外甘冽、醇厚。饮茶用水到了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水准是多么的超凡脱俗了,即便是自诩以茶道见长的日本人也是望尘莫及的。
  古往今来,在我国最受人们欢迎、最为普及的饮料是茶叶。茶的本性与功用,符合于中华民族平和实在、谦诚相处、重情好客的民族精神。有人将我们先人提倡的“茶德”,概括为“理、敬、清、融”四个字。理者,理智和气;敬者,敬茶示礼;清者,清廉自况;融者,融洽和睦。赏雪品茶,反映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也是人们借以修身养性的美好象征。雪之冰清玉洁,可以照拂人性;茶之简约纯朴,可以印证人品;赏雪品茶,可以净化人的心性。

新民晚报:扫将新雪烹香茶 

        附注:本文发表在《新民晚报》2008年2月6日夜光杯副刊,责任编辑刘芳。

          后来得知,扫雪烹茶还有掌故。据宋代传奇小说集《绿窗新话》记载,目不识丁的太尉党进,曾将家中一个侍妾送给陶谷。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冬日,素喜品茶的陶谷让这位侍妾扫雪烹茶。一边啜茶,陶谷一边问道:党太尉家里有这样的茶味吗?侍妾回答道:党太尉是个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酒,哪里比得上您这般风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