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7日晨,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进入第11天,也到了最后关头。事故发生时被困井下的153人,已有115人安全升井,矿工遇难人数上升至7人,仍有31位工人被困井下,生死未明。(据中国新闻网4月7日报道)
4月6日上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救援现场说,我们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鼓励转为动力,保持清醒头脑,不抛弃、不放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排水、搜寻,继续营救其他井下被困的矿工,彻底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据中国新闻网4月7日报道)
另据报道,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整个救援现场投入人力3000人。新华社报道说,3月28日夜间,透水事故发生不到10个小时,中央领导、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及山西省、中煤公司的领导已经全部到达位于绵绵群山之间、交通不便的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所在地。当晚,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的救援方案已在现场制定出来并立刻执行。专家、救援队员,以及大水泵、电缆、机器人、潜水员,大批煤矿救援专家、地质专家、水文专家和救援物资、设备源源不断向王家岭汇集。
3000人,另加大量财力、物力,只为153条生命。只要还有1人生存且没有脱困,救援还要进行下去。这体现了对生命的极大尊重。所以,才有外媒统一口径般的赞扬中国救援“奇迹”的报道。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援。这就是生命的价值,也是人类的最高价值。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不惜一切代价”这句口号很少被提起。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的话中,有一句话让我们感慨,那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曾经,我们习惯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口号。为了国家、集体和人民财产安全,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仅要不惜人力、财力、物力,还要不惜牺牲生命。于是,穿着迷彩服的人民子弟兵浴血救援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画面,“不惜一切代价”成为我们最为熟悉的领导指示用语。可是,当我们的子弟兵和其他救援人员前赴后继、慷慨赴死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他们的生命,同样珍贵?他们的背后,同样有父母妻儿?
幸运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新理念的提出,生命的价值正越来越被我们的领导人,也越来越被全社会所体认。是的,为了挽救生命,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这里的“一切”,要打引号,要加以界定。在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并科学实施的前提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的救援要不惜代价。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只要还有1个活着的人没有脱困,我们就要付出一切可能的努力。我们不能吝啬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付出。我们唯一需要“吝啬”的是,生命的付出。可能生命的付出有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倡导牺牲。
是的,在灾难面前,我们需要奉献,但是,不需要牺牲!在生命面前,被救者和施救者是平等的。对于不幸牺牲的人员,我们要予以表彰。但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奉献的精神,而不是要所有人都去牺牲。否则,我们可能是以更大的不幸去挽救不幸。
尊重生命,挽救生命。尊重生命,慎提“不惜一切代价”。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纸媒与采用请留言与作者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