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记者一哭,哭出记者素质和水平

(2010-04-06 16:09:34)
标签:

小皮

打垮百度

央视

cctv

记者

松涛

良知

道德

素质

王家岭

煤矿

透水

救援

分类: 小皮评论

    4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中,播发了一条关于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的报道。央视记者杨松涛在医院采访,为了不破坏医院宁静的工作环境,他尽量压低着声音;当他说到一位被救矿工在医院里第一件事就是找医生借手机问候家人时,他忍不住哽咽以至于语不成句。(参看:http://news.cntv.cn/special/sxmkts/shouye/index.shtml

 

    央视记者杨松涛这一哭,窃以为,哭出了记者的素质和水平。现在新闻界实在是太乱,由于我国暂时没有新闻法,而行业自律制度也不健全,只要媒体不触“红线”,主管部门往往没法干涉或不去干涉;导致现在的新闻界有“唯眼球是瞻”的倾向,特别是少数都市类纸媒和一些新闻网站。

 

    例如,湖北的“邓玉娇案”,涉案者邓贵大的职务只是一个镇级招商办的主任,在我国现行公务员体制里根本算不了领导干部,甚至其是否是公务员都要存疑。可是我们的媒体却赫然使用了“湖北官员”如何如何的标题,把一个可能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案件,搞得“举世闻名”,操作此新闻的记者和编辑可谓“成功”了,其所在的媒体赚足了“眼球”,广告收入又可以上一个台阶了。可是试问:记者的良知和责任在哪里?

 

    还是“邓玉娇案”,“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所属的《京华时报》记者录音笔被夺事件曾闹得沸沸扬扬,也是由于此案。当事双方孰对孰错,且不去论他。但是,作为一个曾经的新闻人,笔者不得不说,这位记者的业务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在一个事件的媒体报道已经十分充分的情况下,一位记者在一个重要的采访对象面前居然问出了“邓玉娇案您怎么看”这么开放的、浮浅的问题,我不得不说,这位记者显然没有做过功课。要是笔者来问,可能会这样问:湖北的邓玉娇案,如今已经算尘埃落定。我想问的是,我们是否做了些什么,来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如果再次发生不可避免,我们是否有了更好的应对之策?

 

    新闻网站更乱。目前,除了一些纸媒创办的网站本身拥有采编权外,多数新闻网站主要靠转载纸媒报道来维持运营。于是,在标题上做文章成了他们的绝活。曾经听一位知情人士说,他与某知名门户网站与地方媒体共办的新闻网站的负责人聊天,发现该网站的办网思路就是如何有效地把一件事炒热。在操作实践中,该网站经常做出骇人听闻的标题,而地方宣传部门无法管制,因为他们故意将编辑权放在北京,让地方管理部门鞭长莫及。

 

    回到杨松涛。他是央视记者,在中国的新闻体制下,他是真正的“无冕之王”。可是杨松涛却没有像有的记者那样飞扬跋扈,想问谁就问谁,想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他考虑到了医院的环境和其现在所负有的职责。据了解,在有关报道中,他边工作,边有意识地给医务人员让路;当北京演播室要求他采访被救矿工兄弟时,他解释说他们还比较虚弱,不便于打搅。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他尽到了工作本分,同时又把职业道德和责任的大旗举得很高。这样的记者,才是老百姓欢迎的记者啊!

 

    不是要所有的记者都像杨松涛那样在镜头前面哭。但是希望所有的新闻人都要秉持一份良知,在做新闻时仰望一下道德的星空,而不仅仅考虑稿分、奖金和报纸的效益。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曹爱文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为什么?就是她到达新闻现场,首先想到的是救人,是做人的良知;而不是像很多记者那样,首先想到怎么把新闻做得“举世皆惊”。如此,则新闻界幸甚,老百姓幸甚。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纸媒欲采用请留言与作者联系。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