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自白录 |
我的影响渗透了全中国。虽然我从没有得过奖,可我上台为得奖的演员颁奖,在观众心目中,我是无冕皇后。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大众电影》破天荒发行专辑讨论“刘晓庆现象”。
我开始仔细分析许多明星转瞬即逝的原因,并对自己的成功进行深刻的思考。我仔细观看明星们的作品及他(她)们的做事为人,一点一滴地回想我走过的道路。我想起了《大众电影》。又是《大众电影》!
不久前,《大众电影》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一个年轻的女演员举办专题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刘晓庆现象”。编辑部去了工厂,去了大学,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用了极大的篇幅对我进行了全面的报道。
可是我对这种千载难逢的特别待遇竟不以为然!殊不知在那个时代除了中央领导人再不就是去世的老艺术家在特别的纪念日(比如说一百周年诞辰什么的)以外,根本就不可能有别人能享受到这份殊荣!
恩将仇报,我跳起脚与老崔大吵了一顿。《大众电影》编辑部有一位编辑平日与我相熟,我打电话去把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我根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恩”,本来一直不能得奖就是我的心病,现在他们又来集体扼杀一个天才的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在关于“刘晓庆现象”的讨论里,几乎每个人都对我本人的色彩、个性比对我的表演更感兴趣。那位编辑作为相熟的哥们,居然也趋炎附势,人云亦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肯定这种说法,简直岂有此理。更有甚者,一位叫王××的文章对我大加攻击,把我批驳得一无是处!只有一位女士写了几句话使我略微感到有些欣慰,好像她是姓邱,文章大意是说:“晓庆,我的孩子,我一直在关注着你……”
当然这篇小文章于事无补。我为他们没有充分肯定我的表演而痛心疾首。
十几年后的今天,当我作为一个社会人,以我的个性、思想、观点、行为,再加上我的电影、我的企业、我的书、我的演唱会、我的音乐夯不郎混为一体,从而奠定了在中国现时代地位的时候,“刘晓庆”三个字的含义也就早已超越了我自己肉体、灵魂的本身。
而当年的那本《大众电影》正是对后来几足鼎立的自己的启蒙和提醒。
我的人生就像是打台球。而我是一个球艺不高的球员。我的全部证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哲学道理。时常发生的情况是:本来我想打这只球,吃不下睡不着去研究打它的战术,眯缝了眼睛屏住了气息全力以赴打出一球,结果球根本没有朝我希望的道路前进,它横冲直撞自由散漫地去了另一个地方,把别的我从未想过的球打进了洞里。而我还是得了分。尽管不是我事先安排好的结果,但我仍然是赢家,常常是那个别的球得分反而比我预想的高。
突然我的后脊梁出了一背的冷汗。我一着急后背就会出汗。我好比一头黄牛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脚底下遍是坑坑洼洼,想绕开就是绕不开,只能一边踏着泥泞向前,一边怨天尤人地埋怨命运的不公平,等以为快到目的地了站起身来喘口气,结果发现只有这条艰难曲折的小径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自己已站在比目的地更远的地方。
我越想越后怕。假如当时第三届“百花奖”我同时得了“最佳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我是否能经受得起成功的考验呢?我是否能承受得起众望所归,满足人们对我的高标准严要求呢?人们也会由于我一下得奖太多而失去对我的新鲜感而将希望与同情寄到别的演员身上,我纵然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扭转这种历史潮流,于是我年纪轻轻还没有反应过来艺术生命就结束了。
那么,观众也就看不到我演的花金子、胡玉音、慈禧太后、春桃等形象了。一句话,我也没有今天了。
我的历史证明,许多事都被我歪打正着。因为要辩诬而写了《我的路》,结果引起全国大小报纸的批判却被人们大加赞扬并因此加入了作家协会;我与丈夫离婚自己痛苦万分却闹了一个举国上下的大新闻;《原野》影片虽然八年不能上映却该看的人都看过并且评价相当高……真可谓“败也萧何,成也萧何”。
虽然歪打正着,我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