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之道是和谐之本——《幸福的六道门》第二章 5
(2010-03-08 10:36:46)
标签:
幸福的六道门胡奎胡大诚幸福学杂谈 |
第五节 孝、悌之道是和谐之本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幸福的港湾。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之基。家庭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本。家庭幸福是社会幸福之根。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生生不息,在于我们的祖宗从尧舜时代开始,就创立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家庭文化,而这种家庭文化的核心在于保障每个人的幸福感。今天的中国,举凡幸福的家庭都是因为较好地遵守了家庭文化传统,而那些不幸福的家庭则大都是因为违背了、抛弃了良好的家庭文化传统。
今天,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富而无爱,富而不和谐,许多人之所以成功不幸福,根本的原因,是传统的家庭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孝、悌之道,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孝,就是孝敬父母。悌,就是弟弟要尊重兄长,兄长要爱护弟子,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彼此爱护,长幼有序。孝、悌之道,是家庭和睦幸福的根基,也是社会和谐幸福的根基。
孝心的本质,就是责任心。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公民社会,其核心就是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具有责任心的公民。没有责任心的人,就不能叫“公民”。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其首要和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和维护人们的责任心。而今天,责任心的普遍缺乏,正是造成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诸多难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一个人责任心从哪里培养呢?从家庭里开始培养,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这种培养是从极小的时候开始潜移默化进行的。
一个家庭的家长首先要成为孝悌之道的榜样。当家长懂得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姐妹时,子女自然也会懂得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姐妹,家庭和睦幸福的氛围就会散发开来、传扬下去。
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自然就会懂得爱护兄弟姐妹,这种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的心,扩散开来,就会懂得尊敬一切长辈和友爱一切他人。这就是孔子说的“泛爱众”——广泛地友爱一切人。这样的人,在朋友圈子里会受欢迎,在同事圈子里会受欢迎,在任何社会人际关系当中都会受欢迎。此所谓“仁者无敌”。
所以,一个真正懂得孝悌之道的人,就一定会懂得尊老爱幼,懂得如何正确地对待一切尊长、朋友和他人,懂得忠于职守,懂得尊重上级、爱护团体与和报效国家。
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就会懂得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国家。故忠孝之道是一体的。忠心源于孝心,孝心可以化为忠心。古代所有忠臣良将,莫不是大孝之人。大孝,就是将对于父母的孝心,扩散到所有人身上,“孝敬”全天下之人。真正卓越的帝王,例如舜帝,周武王,皆是大孝之人,孔子时常对他们赞叹有加,他们都懂得“以孝治天下”,他们自身即是孝德的表率。
所以,孔子在《孝经》里告诉曾子:“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一切德行的起点和根本。教育的“教”字,就是有关“孝”的文化的培养与传承。全部教育的核心,其实就是有关孝的精神的培育、孝的文化的弘扬,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孝心——即责任心。
孝悌之道,是一切关系的根本,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孝道上合天道,下合人道。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它保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家庭稳定和社会发展,也应当成为新时期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